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疆吏的意思、疆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疆吏的解釋

(1).守衛邊疆的小吏。《左傳·桓公十七年》:“於是 齊 人侵 魯 疆,疆吏來告。” 唐 常衮 《加朱希彩幽州管内觀察使制》:“東罷渡 遼 之警,北清戴鬥之氣,疆吏緩帶,戎車稅鞅,典從事簡,方面以寧。”

(2).負鎮守一方重責的高級地方官吏。 鄭觀應 《盛世危言·墾荒》:“外如西南 川 、 滇 、 桂 、 粵 之邊境……東南之 臺灣 内山各處,榛蕪未闢,遺利尚多,疆吏漠不關心,動為外人侵佔。” 張難先 《文學社始末》:“社務正突飛猛進中,忽值三月二十九 廣州 失敗,各省疆吏,羣成恐怖時代,防範極嚴,本社常會,亦難召集。” 嚴複 《原強》:“乃内之則殿閣樞府以至六部九卿,外之則洎廿四行省之疆吏,旁皇咨求,卒無一人焉足以勝禦侮折衝之任者。”參見“ 疆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疆吏"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色彩的專有名詞,主要指古代中國邊疆地區的行政長官。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該詞由"疆"(邊疆)和"吏"(官吏)組成,字面義為"鎮守邊疆的官員",特指明清時期負責邊疆軍政事務的封疆大吏。

從職官制度角度考察,疆吏需承擔三方面核心職責:其一為軍事防禦,《清史稿·職官志》記載這類官員"掌鎮撫軍民,修饬封疆";其二為行政管理,包括賦稅征收、民生治理等事務;其三為外交交涉,處理與周邊民族政權的往來事宜。以左宗棠為例,其任陝甘總督期間既統兵收複新疆,又主持屯墾開發,完整體現了疆吏的多重職能。

該官職在不同朝代有具體指稱差異,明代多稱"巡撫""總督",清代則常見"将軍""都統"等稱謂。值得注意的是,《辭源》特别指出清代"疆臣"與"疆吏"存在微妙區别,前者多指文職總督,後者常含武官屬性。現代研究中,學者常以"邊疆大吏"作為學術術語,如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相關論文中,将林則徐、張之洞等人都歸入此研究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疆吏”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背景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兩個層面理解,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可得出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疆吏”由“疆”(邊疆)和“吏”(官吏)組成,主要指邊疆地區的官吏,也可泛指在邊疆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

二、詳細解釋

  1. 邊疆基層官吏
    指守衛邊疆的低級官員,負責日常邊境巡查、防禦及事務管理。例如《左傳·桓公十七年》記載“齊人侵魯疆,疆吏來告”,這裡的“疆吏”即指邊境哨所的小吏。

  2. 高級地方長官
    在清代特指總督、巡撫等封疆大吏,負責鎮守一方并統籌軍政要務。例如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提到“疆吏漠不關心,動為外人侵佔”,此處的“疆吏”即指掌管地方的高級官員。

三、曆史演變與職責

四、相關概念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文獻用例及清代官制特點,需注意具體語境中的詞義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半蟾傍影豹藏霧備利比期沖風冒雨酬奬楚台刺邪裡粗心大意凋蔽疊繼法軌偾車鳳琴風驅電掃弓冶歸世海源閣還值黃皮刮瘦黃傘格懽會滑台戶限為穿節制敬思九重宮開邊老婦略綽漣而論處緑天麥蜘蛛奶母納悶黏留旁戾配電盤潑材料寝壞塞途沈鮑收容所聳動痠凍酸風綏輯鐵弗鐵管徒官豚肩汪漾五花肉無力污言穢語蕭放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