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武牢的意思、武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武牢的解釋

虎牢關 之簡稱。 唐 人避 唐高祖 之祖 李虎 諱,改“虎”為“武”。 唐 孟郊 《上河陽李大夫》詩:“ 武牢 鏁天關, 河 橋紐地機。” 唐 雍陶 《河陰新城》詩:“自有此來當 汴口 , 武牢 何用鎖風煙。” 唐 柳宗元 《戰武牢》詩:“戰 武牢 ,動 河 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武牢"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地理雙重屬性的專有名詞,在古籍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著名關隘虎牢關的别稱,因避諱制度産生的名稱異寫。《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目為"唐避李虎諱改虎牢關為武牢關",其地理位置據《讀史方輿紀要》載"在河南汜水縣西北,周成王時列為東鄭要害"。

二、曆史沿革 該地名演變包含三個階段:

  1. 西周時期始稱"制邑",屬鄭國要塞
  2. 秦代設關後改稱"虎牢",取"周穆王牢虎之地"典故
  3. 唐代為避太祖李虎名諱,天寶三年(744年)诏令改稱"武牢關",宋以後逐漸恢複舊稱

三、文化意義

  1. 軍事價值:作為洛陽東部門戶,《資治通鑒》評其"峻阪逶迤,自古為戍守處",李世民曾在此取得關鍵戰役勝利
  2. 文學意象:司馬光《送峽州陳廉秘丞》有"武牢雖險勢可攀",陸遊《書憤》作"氣吞武牢百萬師",均以之喻指險要關隘

文獻用例可見于《舊唐書·地理志》:"汜水,隋縣。武德四年,分置武牢縣",以及《元和郡縣志》"武牢山,縣東十裡"。現代辭書《辭源》(第三版)将之收錄為"曆史地名類"專條。

網絡擴展解釋

“武牢”是曆史上對“虎牢關”的别稱,源于唐代的避諱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源與避諱背景
    唐代因避唐高祖李淵祖父李虎的名諱,将“虎”字改為“武”或“獸”。因此,“虎牢關”在唐代文獻中常寫作“武牢關”,如柳宗元《戰武牢》中“戰武牢,動河朔”即指此地。

  2. 地理位置與戰略意義
    位于今河南省荥陽市汜水鎮,地處洛陽以東、黃河以南,因地形險要,自古為軍事重鎮。《穆天子傳》記載其原名“虎牢”,因周穆王在此圈養猛虎得名。

  3. 名稱演變

    • 唐代前稱“虎牢”,唐代改稱“武牢”或“獸牢”;
    • 唐以後恢複舊稱“虎牢”,但詩詞中仍可見“武牢”的用法,如孟郊“武牢鏁天關,河橋紐地機”。

“武牢”是唐代避諱制度下的産物,特指虎牢關,其名稱變化反映了古代禮制與曆史地理的關聯。需注意,現代提及此地時多使用原名“虎牢關”。

别人正在浏覽...

稗販駁舛財制瘥昏超級春菇戴說戴孝大予丁年丁頭鬥戰風習符任腐朽敢谏鼓高甲戲工夫功用丱齒犷骜棍子猴查昏椓鑒往知來禁不住精絶禁呵舊公煙赳赳機樣具劒客綱客紀口香片來示诔諡樂探連環劣性李郭同船流視龍台觀難處平讨強近淺毛荠苨肉封唼舌霜秋松花牋碎翦攤販廳屋王賓委策惟兮小報小蹄子洗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