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的竹名。 元 李衎 《竹譜詳錄·龍公竹》:“ 羅浮山 第三峯有竹,大徑,七尺圍,長丈二,謂之龍公竹,常有鸞鳳宿,《圖志》雲。”
關于“龍公竹”的詞義解釋如下:
“龍公竹”是傳說中的一種巨型竹類植物,名稱源自中國廣東羅浮山地區,其記載多見于古代文獻和地理志中。
形态描述
據元代李衎《竹譜詳錄》記載,龍公竹生長于羅浮山第三峰,竹徑粗達七尺(約2.3米),竹節長達一丈二(約3.6米),葉片形似芭蕉葉。
神話傳說
清代《廣東新語》提到,龍公竹因常有鸾鳳栖息而聞名,且曾在大雨引發溪水上漲時,隨水流出現巨型竹葉和竹段,被視為神異現象。
曆史記載
唐代段公路《北戶錄》中描述的羅浮山巨竹(竹圍二十一尺,節長二丈)可能為龍公竹的原型,後被明清文獻進一步演繹。
龍公竹作為古代神話中的植物意象,常被用于體現自然奇觀與祥瑞象征,其超常尺寸和神異特性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想象與崇拜。
以上内容綜合了文獻記載與曆史傳說,更多細節可參考《竹譜詳錄》《廣東新語》等古籍。
龍公竹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為“龍”、“公”和“竹”,共有15畫。這個詞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文獻,被用來形容一種特殊的竹子。
龍公竹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篇》中。在這本經典的著作中,龍公竹被描述為一種生長在深山中的珍貴竹子。它成長緩慢,具有堅韌的品質和獨特的詩意,象征着堅持不懈和追求卓越的境界。
在繁體字中,龍公竹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它們都是以“龍”、“公”和“竹”組成,形狀相似。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規範,龍公竹的寫法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别。例如,在篆書中,“龍”字可能會曲線更加明顯,而“竹”字的筆畫可能更加繁複。這些差别主要是因為書法風格和時代背景的不同而産生的。
1. 在傳統文化中,龍公竹常被視為一種象征着君子品格的植物。
2. 他的工藝品以龍公竹為材料,手工精巧,備受贊賞。
3. 這個茶幾使用了稀有的龍公竹制作,因此價格昂貴。
- 龍竹枝:指生長在山谷中的一種竹子,也用來形容人的才華出衆。
- 竹字林:指從事書法創作的人聚集的地方。
- 龍篇卧竹:意為文才卓越,可與巨龍競争。
近義詞:蒼竹、巨竹、垂竹。
反義詞:龍葵、公羊、人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