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沆瀁的意思、沆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沆瀁的解釋

(1).水廣闊貌。 晉 左思 《吳都賦》:“泓澄奫潫,澒溶沆瀁;莫測其深,莫究其廣。”《文選·郭璞<江賦>》:“極望數百,沆瀁皛溔。” 李善 注:“沆瀁,廣大之貌。”亦指廣闊的水面。 清 錢謙益 《通議大夫兵部右侍郎贈副都禦史梅公神道碑銘》:“譬彼驕人, 天吳 罔象,鼓舞相磓,不越沆瀁。”

(2).猶蕩漾。飄蕩起伏。《文選·江淹<雜體詩·效阮籍“詠懷”>》:“飄飄可終年,沆瀁安是非?” 李善 注:“《莊子》曰:‘飄飄蒿下,沆瀁海上,逍遙一也。’”

(3).猶蕩漾。水波微動。 唐 谷神子 《博異志·呂鄉筠》:“﹝老人﹞抽笛吹三聲,湖上風動,波濤沆瀁,魚鼈跳噴。”

(4).猶蕩漾。隨風擺動。 宋 朱熹 《秋懷》詩之二:“寂歷候蟲悲,沆瀁碧草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沆瀁”是一個多義性較強的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水流湍急、聲勢浩大的狀态,常用于形容河流、瀑布等水勢的澎湃與壯闊。例如:“江水沆瀁,奔騰不息”。

  2. 引申含義

    • 水廣闊貌:形容水域遼闊無邊,如“湖面沆瀁,一望無際”。
    • 水波蕩漾:既可指水波輕微起伏(如“微風拂過,池水沆瀁”),也可形容隨風飄蕩的意象(如“輕舟沆瀁于碧波間”)。
    • 比喻氣勢宏大:引申為聲音、氣勢的宏大磅礴,如“鐘聲沆瀁,響徹雲霄”。
  3. 結構與發音
    由“沆”(形容水流湍急)和“瀁”(表示急速流動或蕩漾)組合而成,發音為hāng yǎng(或方言中讀作hàng yàng)。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用于文學描寫或古風語境中。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可參考查字典的詳細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沆瀁(háng yǎo)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沆瀁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氵”和“堯”,總共有13個筆畫。

沆瀁的來源和繁體

沆瀁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它既有古代漢字的一種寫法,也有現代漢字的另一種寫法。在古代漢字中,沆瀁指的是江河、湖泊等水流洶湧激烈的情景,多用來形容水勢浩大。而在現代漢字中,沆瀁通常指的是某種事物或人的狀态或表情不安、狼狽不堪、煩悶郁悶。

在繁體字中,沆瀁通常寫作「沆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沆瀁的字形較為特殊。它的寫法包含了許多與水有關的部首和偏旁,形象地表達了洶湧激烈的水流情景。

沆瀁的例句

1. 他在急于逃生的時候,眼睜睜地看着那沆瀁的水流向他湧來。

2. 他的表情沆瀁得讓人擔憂,一定有什麼事情困擾着他。

沆瀁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沆瀁狀态、沆瀁不堪、沆瀁無奈

近義詞:凄涼、狼狽不堪、困惑

反義詞:波瀾不驚、悠然自得、甯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