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賢惠能幹的妻子。亦用以敬稱他人妻室。《宋史·後妃傳下·哲宗孟皇後》:“ 宣仁太後 語帝曰:‘得賢内助,非細事也。’”《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孺人 佟氏 也是 漢 軍世家的一位閨秀,性情賢慧,相貌端莊,針黹女工不用講,就那操持家務,支應門庭,真算得起 安老爺 的一位賢内助。” 茅盾 《尚未成功》:“然而他幸有賢内助,一句話又提起了他的‘壯志’。”亦省稱“ 賢内 ”、“ 賢助 ”。 明 李開先 《賀雙溪楊公孺人時氏同封偕壽序》:“賢内 時氏 ,封為孺人。” 明 朱鼎 《玉鏡台記·成婚》:“下嫁屈王姬,賢助真堪主中饋。”
“賢内助”是一個漢語詞彙,指賢惠能幹的妻子,現多用于對配偶的贊美或敬稱。以下從多角度詳細解析該詞:
一、基本含義
核心定義
指能輔助丈夫在事業、學業或品格上取得進步,并提升其社會地位的妻子。該詞強調妻子在家庭中的支持作用。
詞源構成
“賢”代表賢良、智慧,“内助”指家庭内部的協助者,組合後特指妻子在家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二、傳統與現代意義
傳統角色
曆史上“賢内助”需承擔三大職責:
現代延伸
當代語境下,該詞不僅限于家庭,也用于形容在職場與社會中展現才能的女性,體現其兼顧家庭與個人發展的能力。
三、文化與社會視角
示例用法
如袁隆平院士的夫人常被稱為“賢内助”,因其在家庭和丈夫科研事業中發揮重要支持作用。
賢内助,又稱賢惠的妻子或女*********,是指在家庭中賢良善良、智慧過人、勤儉持家、體貼丈夫和家庭的女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賢(貝部,4畫)+ 内(入部,2畫)+ 助(力部,7畫)。
來源:《賢内助》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儒家經典《孝經》和《論語》中。在古代儒家思想中,夫妻之間應相互尊重、互相幫助,妻子應該成為丈夫的賢内助。
繁體:賢內助。
古時候漢字寫法:賢內助。
例句:她是他最賢内助的妻子,她不僅勤儉持家,還關心照顧丈夫的一切。
組詞:賢慧、賢良、賢明、内行、内政、助手、助力。
近義詞:賢妻良母、賢慧女性、賢良淑德。
反義詞:懶散妻子、不賢慧、無能伴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