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利禄名位等的世俗的心志。 北周 庾信 《拟咏怀》诗之一:“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俗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受世俗欲望驱使的心态,具体解释如下:
“俗心”由“俗”(世俗、常人)和“心”(思想、内心)组成,表示人们因受世俗观念影响,过度追求名利、享乐等物质欲望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常与道德、原则相悖,导致人迷失自我。
核心特征
强调对功名利禄、物质享受的执着,如提到“追求利禄名位等的世俗心志”,则指出其“忽视道德和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文学出处
最早见于北周诗人庾信的《拟咏怀》诗:“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通过对比“真气”(自然本真)与“俗心”,批判功利心态。
使用场景
常用于批评个人或社会风气,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背景或具体用法,中提到的《拟咏怀》及相关文学解析。
俗心,是指平常人心,也可以理解为世俗之心。它是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词语,常用来形容人们被世俗迷惑、囿于物欲、境界浅薄的心态。
《俗心》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人心,它的常用笔画数为15画。
《俗心》一词最早记录于南朝梁·萧统《列子注》:“俗心外物纷其目,非常之气背其耳。”它在古代文献中的出现频率较高,表示人们平凡、庸俗的思想感情。
《俗心》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俗心」。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俗心》在古时候的写法为「俗腺」。
1. 他的俗心使他放弃了追求真理的机会,只顾着追求物质享受。
2. 那些追逐名利、纷扰尘世的人都是受俗心驱使。
1. 俗人:指平凡普通、世俗的人。
2. 俗气:形容风格低俗、缺乏内涵。
3. 俗语:指流传在民间、通俗通用的语言。
4. 俗世:指世俗、尘世间的世界。
庸俗、凡俗、平凡、凡夫俗子。
清心、悟道、高尚、超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