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休養生息。《書·仲虺之诰》“後來其蘇” 孔 傳:“待我君來,其可蘇息。” 唐 姚合 《聞魏州破賊》詩:“生靈蘇息到 元和 ,上将功成自執戈。”《明史·李賢傳》:“帝用其言,四方得蘇息。” 楊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事至今日,尚欲求蘇息於恐怖政府之下,諸君,諸君,吾則安能忍而與此終古歟?”
(2).複活;蘇醒。《三國志·魏志·杜襲傳》“祖父 根 ,著名前世” 裴松之 注引《先賢行狀》:“誅訖,車載城外, 根 以撲輕得蘇息,遂閉目不動搖。” 唐 杜甫 《喜雨》詩:“穀根小蘇息,沴氣終不滅。”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提狐置室中,俟其蘇息,送至曠野,縱之去。”
(3).猶休息。 三國 魏 嵇康 《難自然好學論》:“操筆執觚,足容蘇息。”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七:“吾軍方自遠來,曾未蘇息。” 許地山 《危巢墜簡·春桃》:“她每天的疲勞就是這樣含着一點微笑,在小油燈底閃爍中,漸次得着蘇息。”
謂更生,恢複。 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序:“獨6*夫既除,蒼生甦息。” 元 耶律楚材 《用萬松老人韻作十詩寄鄭景賢》之三:“絶後重甦息,飛花枯木林。” 鄧溥 《得大我書聞其歸自柏林喜而不寐》詩:“病體居然得甦息,故人無恙慰心情。”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蘇息漢語 快速查詢。
蘇息在漢語詞典中的詳細釋義如下:
休息;休養生息
指從疲勞或困境中恢複體力或元氣。例如:“戰後百姓需要蘇息以重建家園。”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複蘇;恢複生機
形容事物從衰敗狀态重新煥發活力,如草木複蘇或經濟恢複。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喘息;短暫歇息
古文中多指短暫的停頓或喘息機會,如“民無蘇息之機”。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尚書·盤庚》
“若農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後世注疏引申“蘇息”為農事間歇的休整。
來源:《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整理本)
杜甫《北征》詩
“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清代仇兆鳌注:“蘇息”喻戰亂中難得的安甯。
來源:《杜詩詳注》(中華書局)
經濟領域
用于描述經濟衰退後的複蘇,如“市場蘇息需政策扶持”。
來源:《經濟學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庫》
生态語境
指自然生态恢複,如“濕地蘇息計劃”。
來源:《環境科學大辭典》(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本義為蘇醒(《說文解字》:“蘇,桂荏也”),引申為恢複生機。
含停止、生長二義(《漢語大字典》:“息,喘也,生也”),複合後強調“休止再生”的動态過程。
權威參考:
“蘇息”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隨語境變化,主要包含以下四個層面的解釋:
休養生息
指通過減輕負擔或停止勞役使民衆得到恢複,常用于政治或社會層面。例如《尚書·仲虺之诰》中“待我君來,其可蘇息”,以及《明史》記載的“四方得蘇息”,均強調治理者采取措施讓百姓得以喘息和恢複。
複活/蘇醒
多用于描述生命體從瀕死或昏迷狀态恢複生機。如《三國志》裴松之注提到杜根“以撲輕得蘇息”,清代紀昀的筆記中也有狐狸被救後“蘇息”的記載。
短暫休息
與日常“休息”近義,但更強調短暫的歇息。如嵇康《難自然好學論》中“操筆執觚,足容蘇息”,現代作家許地山亦用此詞描述疲勞後的緩解。
恢複或更生
指事物從衰敗中重新振作,如杜甫詩句“穀根小蘇息”,或南朝鮑照詩中草木“蘇息遇陽春”的比喻。
近義詞:停歇、休憩、複蘇(參考、)。
需注意具體語境中的側重點,例如政治文獻多指休養生息,文學描述則常見蘇醒或恢複之意。
百無聊賴脿子比校不走落城角穿窬大千登對谛伺發登泛酸翻越奮亢覆蔀告劄詭事國姓函谷塞恒山黃茅白葦火棍靖郭氏近憂殼族犂明靈谿裡正漏盡更闌律典買撥來黴雨蒙頭轉向米颠民甲凝咽鄱桂氣和侵毀蕊榜三藐散親觞濫鼠标器四韻詩它法談對天棘殄絕嚏噴體無完皮替懈桐柏宮駝絨罔怅仙釋現世小瞧小學子撷華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