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名。五嶽中的北嶽。主峰在今 河北省 曲陽縣 西北。《書·禹貢》:“ 太行 恆山 ,至于 碣石 ,入于海。”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禹貢>山水澤地所在》:“ 恆山 為北嶽,在中山上, 曲陽縣 西北。”
(2).曆代王朝皆祀北嶽于 曲陽 。 明 定 山西 渾源 之 玄嶽 為 恒山 。 清 雍正 十七年改于 渾源 行嶽祭。參閱《清通典·禮四》。
恒山是中國五嶽之一,具有地理、曆史及文化的多重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狹義與廣義
自然特征
恒山有108峰,以東北-西南走向延伸,主峰天峰嶺被稱為“人天北柱”,景區以奇石、古樹和壯麗景色著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搜狗百科或山西旅遊資料等權威來源。
恒山(héng shān)是一個漢字詞語,包括兩個部首,分别是“力”和“山”,共有13畫。
恒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山名。恒山是中國山東省的一座著名山峰,位于濟南市區北約50公裡處。它是五嶽之一,也是道教名山之一,因此得名為恒山。
恒山的繁體字為「恆山」。
在古時候,恒山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載,恒山在古代有時候會被寫為「橫山」或「亨山」,但這是罕見的變體寫法。
1. 我們計劃下個月去恒山登山。
2. 恒山是中國道教的重要聖地之一。
1. 長恒山:指恒山的長時間存在。
2. 恒山風景:指恒山的自然景觀。
3. 恒山神話:指與恒山相關的傳說和故事。
與恒山意義相近的詞語包括:常山、常态山。
與恒山意義相反的詞語不易确定,因為恒山的意義主要涉及具體地名和相關背景,而不是一種抽象概念。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找到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