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體無完皮的意思、體無完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體無完皮的解釋

同“ 體無完膚 ”。《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徙 艾 妻子及孫於 西域 ” 裴松之 注引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師纂 亦與 艾 俱死。 纂 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體無完皮”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與更常見的“體無完膚”相同,形容傷勢極其嚴重,全身沒有一塊完好的皮膚。現詳細解釋如下:

  1. 字面意思與結構分析

    • 體: 指身體、軀體。
    • 無: 沒有。
    • 完: 完整、完好。
    • 皮: 皮膚。
    • 整個成語是主謂結構,“體”是主語,“無完皮”是謂語,直譯為“身體沒有完好的皮膚”。
  2. 本義

    • 形容人遭受極其殘酷的毆打、刑罰或傷害,導緻全身皮膚破損,沒有一處是完好的。例如:“他被打得體無完皮,奄奄一息。” 此義強調身體受到嚴重摧殘的外在表現。
  3. 比喻義

    • 在現代漢語中,其比喻義更為常用:
      • (論點、理論等)被徹底批駁或否定: 形容在辯論、批評或分析中,某人的觀點、理論、說法等被駁斥得一無是處,漏洞百出,無法立足。例如:“他的謬論在事實面前被駁得體無完皮。”
      • (事物)被嚴重破壞或摧毀: 形容某事物(如計劃、方案、作品等)受到全面、徹底的打擊或破壞,變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例如:“這場風暴過後,花園被摧殘得體無完皮。”
  4. 使用場景與近義詞

    • 該成語多用于描述遭受嚴重打擊後的狀态,無論是肉體上的還是精神上、名譽上、理論上的。
    • 其近義詞包括:體無完膚、遍體鱗傷、皮開肉綻、千瘡百孔(側重破壞程度)。
    • 反義詞包括:完好無損、安然無恙。
  5. 與“體無完膚”的關系

    • “體無完皮”與“體無完膚”意思完全相同。“膚”即皮膚,“皮”在此語境下也指皮膚。兩者可以互換使用,但“體無完膚”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遠高于“體無完皮”,是更為主流和标準的說法。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體無完皮”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ǐ wú wán pí,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指全身皮膚沒有一處完好,字面形容人受傷嚴重、遍體鱗傷的狀态。後也引申為觀點或理由被徹底駁倒,或受到嚴厲的批評、責罵。

2.出處與典故

出自《三國志·魏志·鄧艾傳》的注釋文獻《魏晉世語》:「師纂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皮。」,描述三國時期魏國将領師纂因性格急躁苛待下屬,最終慘死的結局。

3.用法與結構

4.延伸意義

除形容肉體創傷外,現代多用于比喻在争論中完全處于下風,或事物被徹底否定(例:這一理論被駁得體無完皮)。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曆史典故或例句,可參考《三國志》等古籍或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悲纨扇遍宇柴胡長跽朝山赤眉炊粱跨衛出神入定倒月登車攬辔鼎食鳴鐘地震區法號防萌杜漸泛淫黼裘告老還家勾勒故舊锢路毀诋戶将獲铎胡桐律較覆積刼蠲烝巨年慷惋塊子苦淡龍威燕颔煤油燈排遣杷梳騎馳傾奪清教請水跂訾阙事趨競驅邁榮祿肉痿散木不材深故聲揚食報拭拂手爪説啕四院素刃鞗革推誠相見退賠飨禘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