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穿窬的意思、穿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穿窬的解釋

[cut through a hole in order to rob the house] 打洞穿牆行竊

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論語·陽貨》

詳細解釋

亦作“ 穿踰 ”。1.挖牆洞和爬牆頭。指偷竊行為。《論語·陽貨》:“色厲而内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歟!” 何晏 集解:“穿,穿壁;窬,窬牆。”《孟子·盡心下》:“人能充無穿踰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 趙岐 注:“穿牆踰屋,姦利之心也。” 晉 葛洪 《抱樸子·擢才》:“ 巢 許 獲穿踰之謗。” 明 何景明 《躄盜》:“躄盜者,一足躄,善穿窬。” 梁啟超 《新民說》八:“為穿窬者,雖以至丑極垢之名過毀之,其居也恬然。”

(2).指小偷。《北史·隋紀下·炀帝》:“穿窬無所厝其姦宄。” 元 楊暹 《西遊記》第二出:“公事問明如徹底,一生隻怕問穿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于中丞》:“妝匳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穿窬”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uān yú,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動詞含義
    指挖牆洞和爬牆頭的行為,多用于描述偷竊動作。

    • 例如:“穿窬之盜”即指通過鑽洞、翻牆行竊的盜賊。
  2. 名詞含義
    引申為實施此類偷竊行為的人,即小偷。

    • 如《聊齋志異》中“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即指家中遭竊。

二、詞源與用法


三、近義詞與關聯詞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穿窬”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日常口語較少使用,但可見于文學作品或學術讨論中,例如分析古代社會犯罪現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論語》《聊齋志異》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穿窬》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穿插窺視”。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穴”和“窓”,其中“穴”表示洞穴,而“窓”表示窗戶。根據漢字的基本構造規則,這個詞的筆畫數為17畫。 《穿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來形容通過洞穴或窗戶偷窺、窺視的行為。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穿竅」,竅是窗戶的意思。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可以看到一些稍有不同的變化,比如「窻」或「穿孔」。 以下是一些關于《穿窬》的例句: 1. 他默默地在門後穿窬,偷聽了他們的談話。 2. 小偷用細針紮破窗紙,進行穿窬行為。 與《穿窬》相關的組詞有:穿越、窺視、偷窺等。 與《穿窬》近義的詞語有:窺探、偷看、竊聽等。 與《穿窬》反義的詞語有:正大光明、光明正大、公開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