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苏息的意思、苏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苏息的解释

(1).休养生息。《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 孔 传:“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唐 姚合 《闻魏州破贼》诗:“生灵苏息到 元和 ,上将功成自执戈。”《明史·李贤传》:“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杨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事至今日,尚欲求苏息於恐怖政府之下,诸君,诸君,吾则安能忍而与此终古歟?”

(2).复活;苏醒。《三国志·魏志·杜袭传》“祖父 根 ,著名前世”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诛讫,车载城外, 根 以扑轻得苏息,遂闭目不动摇。” 唐 杜甫 《喜雨》诗:“穀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提狐置室中,俟其苏息,送至旷野,纵之去。”

(3).犹休息。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操笔执觚,足容苏息。”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吾军方自远来,曾未苏息。”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她每天的疲劳就是这样含着一点微笑,在小油灯底闪烁中,渐次得着苏息。”


谓更生,恢复。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序:“独6*夫既除,苍生甦息。”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三:“絶后重甦息,飞花枯木林。” 邓溥 《得大我书闻其归自柏林喜而不寐》诗:“病体居然得甦息,故人无恙慰心情。”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苏息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苏息”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随语境变化,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层面的解释:

  1. 休养生息
    指通过减轻负担或停止劳役使民众得到恢复,常用于政治或社会层面。例如《尚书·仲虺之诰》中“待我君来,其可苏息”,以及《明史》记载的“四方得苏息”,均强调治理者采取措施让百姓得以喘息和恢复。

  2. 复活/苏醒
    多用于描述生命体从濒死或昏迷状态恢复生机。如《三国志》裴松之注提到杜根“以扑轻得苏息”,清代纪昀的笔记中也有狐狸被救后“苏息”的记载。

  3. 短暂休息
    与日常“休息”近义,但更强调短暂的歇息。如嵇康《难自然好学论》中“操笔执觚,足容苏息”,现代作家许地山亦用此词描述疲劳后的缓解。

  4. 恢复或更生
    指事物从衰败中重新振作,如杜甫诗句“穀根小苏息”,或南朝鲍照诗中草木“苏息遇阳春”的比喻。

近义词:停歇、休憩、复苏(参考、)。
需注意具体语境中的侧重点,例如政治文献多指休养生息,文学描述则常见苏醒或恢复之意。

网络扩展解释二

苏息

苏息(sū xī)是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苏”是一个独立的字,而“息”则是一个独立的字。下面分别来探讨这两个字的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苏”字的部首、笔画、来源和繁体

“苏”字的部首是“艹”(草字头),它的总笔画数是8。这个字最早源于古代文字,其形状像是草木的形态。在繁体字中,“苏”字的形态保持不变。

“息”字的部首、笔画、来源和繁体

“息”字的部首是“心”字旁,它的总笔画数是10。这个字最早源于古代文字,它的形状描绘了一个正常呼吸的人。在繁体字中,这个字的形态是“息”。

“苏息”一词的来源和古时候汉字写法

“苏息”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道家哲学思想,它强调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苏息”常常用作诗歌或文学作品中的描写,表示人们在清静环境下的放松与平衡。

“苏息”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苏息”一词的例句:

1. 忙碌的工作之后,我需要找个安静的地方来苏息。

2.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很难找到时间来苏息心灵。

3. 大自然的美景令我感到宁静,我在这里可以完全苏息。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与“苏息”相关的组词有:

1. 安苏:安静休息。

2. 补苏:重新恢复体力和精神。

3. 间苏:暂时的休息。

近义词:放松、休憩、平静。

反义词:劳累、疲倦、忙碌。

以上就是关于“苏息”的解释,包括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反义词。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榜上无名保护崩丧飙流长庆赤巢书迟早抽芽楚王山寸断跢跦德耀典仪顿絶遁匿飞梯纷厖辅政刮刮拶拶鳏对古冶寒冽馄饨建官尖嘴薄舌晋升扃试匡浪括实朗秀兰谱连刑骂骂括括冒法眉蛾美味佳肴孬包眤眤暖答世笸篮切寻轻轻款款青史穷国气韵缺雨趋过曲胜人谋僧寺扇诱蜃母楼衰蓬淑景条糖儿罋罂脗然无贰乌蚁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