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綏徕的意思、綏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綏徕的解釋

安撫招緻。《新唐書·杜讓能傳》:“方 關 東兵興,調發綏徠,書詔叢浩, 讓能 思精敏,凡號令行下,處事值機,無所遺算,帝倚重之。”《新唐書·戴叔倫傳》:“遷 容管 經略使,綏徠夷落,威名流聞。” 明 宋濂 《恭題禦筆後》:“越三月, 燕都 遂平。懷柔綏徠之效,蓋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綏徕”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包含安撫與招引的雙重語義。《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安撫招徕”,強調通過溫和手段使他人歸附或安定。從構詞角度分析,“綏”本義指車中繩索,引申為安定、安撫,如《左傳》中“綏靜諸侯”即用此義;“徕”通“來”,表招緻、歸順,如《漢書》中“徕遠人”指招引遠方之人。

在曆史文獻中,“綏徕”常指統治者通過懷柔政策使邊疆民族歸順,如清代《平定準噶爾方略》記載:“綏徕番部,廣示恩信”。該詞亦可延伸至現代語境,喻指以和平方式促進群體和諧,如當代《中華文化大辭典》将其納入古代治理策略範疇。需要注意的是,“綏徕”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作為曆史詞彙存在于典籍研究中。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權威文獻和詞典解釋,“綏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解釋

綏徕(拼音:suí lái)意為安撫招緻,指通過懷柔政策使他人歸附或矛盾平息。


二、詳細含義

  1. 詞義構成

    • 綏:本義為“安撫”,如《詩經》中“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 徕:通“來”,意為“招緻、使歸順”,如《漢書》中“徕民實邊”。
  2. 語境差異

    • 作為普通詞語時,多指通過安撫手段使外族或民衆歸順(如《新唐書》中“綏徕夷落”指安撫少數民族部落)。
    • 作為成語時(音suí lài),側重調解争端、恢複安定(如提及的“平息矛盾”)。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治理:常見于史書,描述帝王或官員對邊疆、民變的安撫政策。
  2. 文學創作:可用于描寫古代政治、戰争背景下的策略手段。
  3. 現代引申:可類比企業管理或人際矛盾中的緩和手段(需結合語境)。

四、文獻例證

  1. 《新唐書·杜讓能傳》:“調發綏徕,書诏叢浩”——指通過文書政策安撫民衆。
  2. 明宋濂《恭題禦筆後》:“懷柔綏徕之效”——強調懷柔政策的效果。

注意:不同文獻中發音存在suí lái與suí lài差異,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

别人正在浏覽...

安培計白蛇貝辂編欄逼促布囊其口才度蟬翅搨車幫承前稱惬車速傳命趣使燈虎點逗二人同心房術工商怪惡瞶眩翰染鴻陸或問護箱簡政放權雞嗉跼蹴老瞞曆位履武馬套沒的南柯太守怒冠三挂普濟堂千叮咛萬囑咐搶捍器長清晏輕郵瓊報散燈花三貞五烈殺業生體身心交瘁褷翎铄穎説智踏牀條脩葉貫拖紫外罩王刍瓦雀文英汙黑相逢恨晩嘯傲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