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易·漸》:“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王弼 注:“進處高絜,不累於位,無物可以屈其心而亂其志。”後遂以“鴻陸”指高位。 北周 庾信 《小園賦》:“不雪 雁門 之踦,先念鴻陸之遠。”《全唐文》卷九九四載《珍州榮德縣丞梁君墓志銘》:“鴻陸初漸,龍門早昇。” 明 湯顯祖 《奉舉主劉中丞開府閩中》詩:“儷景漸鴻陸,揚蕤覿紫宸。”
(2).《詩·豳風·九罭》:“鴻飛遵陸,公歸不復,於女信宿。” 毛 傳:“陸,非鴻所宜止。”後因以“鴻陸”指不宜止息之地。 唐 宋之問 《為韋特進已下祭汝南王文》:“惟彼鴈堂,墜茲鴻陸。”
鴻陸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權威角度闡釋:
指鴻雁栖息的陸地,引申為適宜賢者立足的高潔之地。《漢語大詞典》明确記載:“鴻陸”典出《周易·漸卦》:“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象征德行高尚者漸進于高位。此處“陸”特指高于水面的平坦之地,與鴻雁“擇善地而栖”的習性相呼應(來源:《漢語大詞典》“鴻陸”詞條)。
在《詩經·豳風·九罭》中,“鴻飛遵陸”一句,鄭玄箋注釋為:“鴻乃水鳥,非陸所居”,反襯出鴻雁離水登陸的異常現象,暗喻賢者失其所居。這一意象被王引之《經義述聞》進一步闡釋為“以鴻陸喻君子處非其位”(來源:《毛詩正義》卷八;《經義述聞》卷五)。
現代漢語中,“鴻陸”屬書面語中的曆史詞,主要用于引用典籍或文學創作,日常口語已罕用。其釋義明确标注為:“鴻雁停留的陸地,比喻賢者所處之位”(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542頁)。
參考資料權威性說明
“鴻陸”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詞語,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不同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類:
象征高位
源自《周易·漸卦》“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指鴻雁飛至高而平坦的陸地,羽毛可作禮儀裝飾,比喻人處于高潔之位且不受世俗牽絆。如北周庾信《小園賦》中“先念鴻陸之遠”,即用此意表達對高位的追求。
不宜久留之地
出自《詩經·豳風·九罭》“鴻飛遵陸,公歸不複”,毛傳注解認為“陸”并非鴻雁適宜栖息之處,故“鴻陸”引申為不適合停留的環境。唐代宋之問的詩文中也沿用此意。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鴻陸”解釋為“規模宏大、極為廣闊”,如形容土地廣袤或知識淵博。但此用法未見于傳統典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衍生或誤讀。
建議參考《周易》《詩經》原文及權威注解(如、2、5)以深入理解本義。
報錄崩頽不采不死方城南舊事打鑔盜源的竅電容器兌換券鄂衾放飛分色鏡頭高度各奔東西宮鴉瓜期蠱弊歸攏郭椒好心好意猾惡黃要魂懾色沮貨帛剿撫徼巡決牖窠阙老醫少蔔良笃利鎖名缰落然毛雨幕竿牧主南阮北阮甯貼牛骥共牢飄灑鸧雞乾媽喬素輕俗寒瘦青橐擒生氣聽邱墓邥垂升跻申列水晶脍鐵器通欄通心聞見烏龍尾相基箱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