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狹窄。 晉 葛洪 《抱樸子·尚博》:“變化不繫滞於規矩之方圓,旁通不凝閡於一塗之逼促。”《梁書·徐勉傳》:“所以内中逼促,無復房宇。” 魯迅 《書信集·緻沉雁冰》:“ 莫幹山 近便,但我以為逼促一點,不如海岸之開曠。”
(2).逼迫催促。《隋書·楊玄感傳》:“帝遲之,遣使者逼促。” 元 關漢卿 《玉鏡台》第四折:“這官人待須臾,休恁般相逼促。” 郭沫若 《文藝論集·天才與教育》:“有那一種素養而為迫切的需要所逼促,所以全軍可以盡成幹城,而天才可以蓬生于一世。”
逼迫催促。《三國志·魏志·阮瑀傳》“ 太祖 并以 琳 、 瑀 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 裴松之 注引 張騭 《文士傳》:“ 太祖 雅聞 瑀 名,辟之,不應,連見偪促,乃逃入山中。”
“逼促”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通常指因時間、空間或形勢緊迫而産生的壓力感,帶有“強迫催促”或“局促壓迫”的意味。具體解釋如下: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出處,建議結合上下文查閱古籍或現代文學作品()。
逼促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時間緊迫、壓力迫切的情況或感受。它産生的語義可以用緊迫、急迫、迫切等詞來解釋。
段落二:構造和筆畫逼促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辶”和“九”。 “辶”表示邊走邊停的意思,意味着行動;“九”則表示一個數字。逼促的總筆畫數為9。
段落三:來源和繁體逼促這個詞來自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難一》一書中。目前,在繁體中,逼促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段落四: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逼促的形态稍有不同。它的古代寫法為“逼”和“促”分離,并且“逼”字的頂部有一個“辶”部首。
段落五:例句1. 我感到時間逼促,必須盡快完成工作。
2. 考試之前,她感到學習的壓力逼促着她。
3. 計劃變化使得我們進程逼促。
組詞:逼迫、促使、迫切、緊迫
近義詞:緊急、急迫、迅速
反義詞:從容、悠閑、寬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