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或問的意思、或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或問的解釋

文體的一種。用問答體以說明論點。多用于書名。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且記所嘗論辯取舍之意,别為《或問》,以附其後。”《四庫全書總目·四書一·四書或問》:“《四書或問》三十九卷, 宋 朱子 撰。 朱子 既作《四書章句集注》,復以諸家之説紛錯不一,因設為問答,明所以去取之意,以成此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或問”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區别,主要可從以下兩個層面理解:

一、作為動詞短語的用法

在文言文中,“或”可表示“有人”“有時”或“或許”,因此“或問”字面可理解為“有人問”“有時問”或“或許問”。這種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用于引出問題或讨論。例如:

二、作為文體的專稱

“或問”更重要的含義是一種文體形式,特指通過問答體來闡明論點的著作體裁,多用于書名。例如:

現代使用情況

當代漢語中,“或問”的動詞用法已較少見,主要作為學術術語指代古代文體,或用于特定文化場景(如仿古文章、哲學讨論)。例如在古籍研究中,常提到《中庸或問》《大學或問》等經典注釋類書籍。

需根據語境判斷其含義——若為獨立短語,多表示提問行為;若出現在書名或學術讨論中,則指問答體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或問的意思

《或問》是一個成語,意為“或許詢問”。它由兩個字組成,具有獨特的詞義和用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或問》的拆分部首是“白”和“口”,其中“白”部表示白色或光亮,而“口”部則表示口,常常用作表示與嘴有關的事物。

《或問》的筆畫分别是7畫和5畫。

來源和繁體

《或問》成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說山訓》一書中,形式為:“或問懷子曰:吾聽先生之書,乃紛然有事”。意思是有人詢問懷子說:我聽你的書,好像變得很忙碌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或問》的寫法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變化較大。但是在《或問》這個成語中,其漢字寫法基本上沒有變化和變體。

例句

1. 我們同學對解答問題不夠積極主動,一問三不知,真是“或問”不可。

2. 找不到他的時候,隻能“或問”其他人,看看他的去向。

3. 老師臨時有事請假,讓同學們遺憾不已,有很多疑問無法“或問”。

組詞

《或問》組詞中沒有常見的固定搭配。可以根據句子情境選擇合適的動詞、名詞、形容詞等進行搭配。

近義詞和反義詞

《或問》的近義詞是“或詢”,這兩個成語的意義基本相同,可以互換使用。

《或問》沒有明确的反義詞。根據具體語境可以結合否定詞或具有相反意義的詞彙進行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