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燈花的意思、散燈花的詳細解釋
散燈花的解釋
亦稱“ 散小人 ”。即散燈。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順星》:“十三日至十六日,由堂奧以至大門,燃燈而照之,謂之散燈花,又謂之散小人。亦辟除不祥意也。”參見“ 散燈 ”。
詞語分解
- 散的解釋 散 à 分開,由聚集而分離:分散。解散。渙散。散落。散失。散逸。 分布,分給:散布。散發(?)。天女散花。 排遣:散心。散悶(坣 )。 解雇:他幹的不好,讓那家飯店給散了。 集聚 散 ǎ 沒有約束,
- 燈花的解釋 燈心燃燒時結成的花狀物詳細解釋.燈心餘燼結成的花狀物。 北周 庾信 《對燭賦》:“刺取燈花持桂燭,還卻燈檠下燭盤。” 宋 蘇轼 《西江月·坐客見和複次韻》詞:“燈花零落酒花穠,妙語一時飛動。”
網絡擴展解釋
“散燈花”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中的一個儀式,主要與正月期間的節慶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民俗意義:散燈花又稱“散小人”,是民間在正月期間(尤其是正月初八“順星節”)舉行的祈福活動。人們通過在家中各處點燃燈花,象征驅除晦氣、辟邪消災,同時祈求新年順遂。
2.儀式形式
- 燈花布置:家庭主婦用“燈花紙”撚成燈芯,浸豆油後點燃,擺放在寝室、廚房、台階、角落等位置,形成星點狀燈光,象征“群星入戶”。
- 數量象征:燈的數量通常為108盞(富足之家)、49盞(普通家庭)或9盞(最少),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及羅侯、計都九位星宿。
3.時間與習俗
- 活動時間:多在正月初八“順星節”舉行,但部分地區延續至正月十三至十六日。
- 相關習俗:北京等地民衆會到白雲觀參拜星君,長輩借此教兒孫辨認星宿,認為此日“諸星下界”,命運與星宿緊密關聯。
4.曆史記載
- 文獻溯源:清代《燕京歲時記》記載:“十三日至十六日……燃燈照之,謂之散燈花,又謂之散小人”,說明其兼具照明與祈福功能。
5.文化内涵
- 信仰背景:民間認為每人每年由一位星宿掌管命運,散燈花儀式通過模拟星光,表達對星宿的敬畏與祈求庇佑的願望。
散燈花融合了民間信仰與節慶文化,通過燈火的象征意義傳遞辟邪納吉的願景,反映了古代天文崇拜與生活智慧的結合。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細節,可參考《燕京歲時記》或民俗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1. 《散燈花》的意思
"散燈花"是指花火。散,表示散開;燈,指火光;花,代表花朵。因為花火放出的光芒猶如繁花綻放,所以被稱為散燈花。
2.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散燈花》的拆分部首是⺆(人偏旁),灬(火字底部)和⺾(草字頭部)。
根據《康熙字典》,散燈花的總筆畫數為11畫。
3. 來源
《散燈花》一詞最早見于《毛詩·仲舉之什·大東》:“雨雪載途,散燈其尤。”意指雨雪在空中飛舞,猶如花火燦爛綻放。
4. 繁體
《散燈花》的繁體字為「散燈花」。
5. 古時候漢字寫法
散燈花在古代有多種不同的寫法,其中較為常見的寫法有「散燈花」和「散燈夜」。
6. 例句
夜幕降臨,散燈花綻放在夜空中,美不勝收。
7. 組詞
散落、燈火、花香、放花、煙花等
8. 近義詞
煙花、焰火、爆竹
9. 反義詞
幽深、黑暗、寂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