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逾越位次。《孟子·離婁下》:“禮,朝廷不歷位而相與言,不踰階而相揖也。” 朱熹 集注:“歷,更涉也;位,他人之位也。”
(2).謂任職;在職。 漢 王鳳 《薦辛慶忌》:“ 慶忌 前在兩郡,著功迹。徵入,歷位朝廷,莫不信鄉。” 晉 石崇 《思舊引》序:“餘少有大志,誇邁流俗,弱冠登朝,歷位二十五。”
(3).指所任官職達到的地位或品階。《漢書·張延壽傳》:“ 延壽 已歷位九卿,既嗣侯,國在 陳留 ,别邑在 魏郡 ,租入歲千餘萬。”
“曆位”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或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逾越位次
指不按禮儀規定的位次行事。例如《孟子·離婁下》中提到:“禮,朝廷不歷位而相與言”,朱熹注釋為“歷”是跨越他人之位的行為。
任職或在職
表示擔任官職的經曆。如漢代王鳳在《薦辛慶忌》中寫道:“徵入,歷位朝廷,莫不信鄉”,形容辛慶忌在朝廷任職的經曆。
官職地位或品階
指通過任職達到的官階層次。例如《漢書·張延壽傳》中提到“延壽已曆位九卿”,說明其官職晉升至九卿級别。
成語“曆位”(發音:lì wèi)表示經曆多種職位或豐富的人生閱曆,常用來形容職業發展中的多元經曆或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例如:“他曆位基層至管理層,積累了全面經驗”。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完整用例,可參考《孟子》《漢書》等文獻或上述标注的網頁來源。
《曆位》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人們在曆史上所處的地位或職位。它通常用來描述一個人在政治、社會或工作領域的地位。
《曆位》的偏旁部首是“彳”和“阝”,它的總筆畫數為11。
《曆位》一詞源于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古代社會,人們對于君主、貴族和官員的地位非常重視,并用不同的稱謂來表示各自的身份。這個詞形容了人們在社會中所處的曆史地位。
《曆位》的繁體字為「歷位」。
在古代,曆位的寫法可能不同于現在的形式。根據曆史文獻的記載,有些古代文獻中的《曆位》可能有些許差異,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類似的意義。
1. 他通過不斷努力,曆位于公司的高層管理崗位。
2. 曆史上那些偉大的君主和政治家都是頂尖的曆位者。
3. 她的故事是一個普通人如何從平凡中曆位到成功的勵志故事。
1. 曆經:表示經曆了一段時間或一系列的事件。
2. 位高權重:表示地位和權勢高。
3. 贊位:表示對某人獲得地位的贊揚或稱贊。
1. 地位:表示一個人在社會或組織中所處的級别或身份。
2. 職位:表示一個人在組織或職業中所擔任的工作或職務。
平凡:表示普通、普遍或不起眼的地位或身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