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醫學名詞。指腦;腦汁。《靈樞經·海論》:“腦為髓之海……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卧。”
(2).腦海。指思考、記憶等能力。 陶曾佑 《中國文學之概觀》:“故心花怒放,髓海難枯。” 章炳麟 《四惑論》:“而因是所成之心理,已執藏于其髓海。”
髓海是中醫理論中的術語,主要含義和解釋如下:
髓海在中醫中指腦部,是腦髓的彙聚之處。這一概念源于《靈樞·海論》中“腦為髓之海”的記載,認為腦像“海洋”一樣容納髓質,是維持生命活動和神經功能的核心區域。
盡管傳統理論将髓海與腦對應,但部分觀點(如)将其與脊髓混淆。需注意,權威中醫典籍及詞典均明确髓海指腦,而非脊髓。
髓海是中醫對腦的隱喻性描述,既包含解剖意義(腦髓存儲),也涵蓋功能意義(思維、記憶)。其健康狀态與腎精盛衰密切相關,是中醫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重要理論依據。
髓海(suǐ hǎi)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髓(suǐ)指的是生物體内的骨髓,是一種血液生成的重要組織;海(hǎi)則是指大海、海洋。
髓的部首是骨,總計19畫;海的部首是氵(水的左右結構),總計9畫。
髓海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究。在現代漢語中,用“髓海”一詞來形容某些人或事物的境況或内在狀況,通常指的是非常深奧、艱深或無法捉摸的事物。
在繁體字中,髓海的寫法為「髓海」,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髓在金文中的寫法為“髓”,在小篆中為“髓”。
海在金文中的寫法為“㗂”,在小篆中為“㗂”。
他的散文富有哲理,言之深奧如同探索髓海。
面對無法理解的問題,我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髓海之中。
組詞:骨髓、髓質、骨髓移植、海洋、海島。
近義詞:深奧、玄妙、高深。
反義詞:淺顯、易懂、表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