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刀螂的意思、刀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刀螂的解釋

即螳螂。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一·螳螂桑螵蛸》:“蟷螂,兩臂如斧,當轍不避,故得‘當郎’之名,俗呼為刀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刀螂”是“螳螂”的俗稱,屬于昆蟲綱螳螂目,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刀螂即螳螂,因其前肢形似大刀而得名。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蟷螂,兩臂如斧,當轍不避,故得‘當郎’之名,俗呼為刀螂。”

  2. 形态特征
    螳螂體型較大,前胸細長,前足為捕捉足(形似鐮刀),頭部呈三角形,可靈活轉動。常見種類如中華大刀螳,體長可達8厘米,體色多為綠色或褐色,具保護色。

  3. 生态習性
    螳螂為肉食性昆蟲,以捕食害蟲(如蚜蟲、飛蛾)為主,是農業益蟲。其捕獵時靜待獵物靠近,以極快速度用“大刀”夾擊,被稱為“伏擊型獵手”。

延伸信息

示例用法

總結來說,“刀螂”是螳螂的俗稱,因形态和捕食特征得名,兼具生态價值與文化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刀螂》的意思

《刀螂》是一個中國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螳螂”。螳螂是一種昆蟲,身體修長,有鋸齒狀的前肢,常常伸出來抓住獵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刀螂》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刀”和“蟲”。其中,“刀”是一種器具,用來劈割物體,“蟲”代表昆蟲類生物。根據筆畫,可以分成9畫。

來源和繁體

《刀螂》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這本字典。在繁體中,該字的寫法為「螳螂」,與簡體字寫法基本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刀」的形狀更為複雜,有時候會包含刀刃和刀柄兩部分。而「蟲」的寫法也有多種變體,常常用一條曲線表示。

例句

1. 他們像螳螂一樣準備捕捉獵物。

2. 她的手勢像刀螂一樣敏捷。

組詞

刀具、蟲子、螳螂、螂蛇、刀刃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螳螂、武僧、劍客。

反義詞:蜘蛛、蝴蝶、螞蟻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