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襲用常言,堆砌瑣語。謂行文風格不高。 清 方苞 《書<歸震川文集>後》:“ 震川 之文,鄉曲應酬者十六七,而又徇請者之意,襲常綴瑣,雖欲大遠於俗言,其道無由。”
“襲常綴瑣”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行文或處事風格缺乏創新,以下為詳細解釋:
該成語出自清代文學家方苞的《書〈歸震川文集〉後》,原文批評歸有光的文章多為應酬之作,且“襲常綴瑣,雖欲大遠于俗言,其道無由”。方苞借此強調文章應突破俗套,追求更高境界。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古典用例或現代引申,可參考清代文集或文學批評類文獻。
“襲常綴瑣”是一個漢語詞語,呈現形式為副詞性短語。該詞可以拆分為“襲”、“常”、“綴”和“瑣”四個部分。
1. “襲”部分字形為“攵”,意為“襲擊”、“侵害”等。所以“襲”可以理解為攻擊他人、侵犯别人的意思。
2. “常”部分字形為“巛”,意為“常常”、“經常”。表示頻繁或常見的情況。
3. “綴”部分字形為“糸”,意為“系在一起”、“添加”等。表示增加、附加等。
4. “瑣”部分字形為“玄”,意為“瑣碎”、“繁瑣”等。表示瑣碎、繁瑣之事。
綜合起來,襲常綴瑣可以解釋為頻繁進行瑣碎、繁瑣、冗長的襲擊或侵犯。
“襲常綴瑣”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是根據部首和字義的組合而成的。在繁體字中,其形式為「襲常綴瑣」。
在古代漢字中,「襲常綴瑣」的寫法有所不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種寫法:
1. 襲:「攵」本義為“腳”下的“二、鬥”字形,「收」字的邊旁,意為“攻擊”。因此,古代的「襲」寫作「攵」。
2. 常:「巛」本義是“河流”形狀,用于表示“流動”的意思。 古代的「常」字寫作「巛」。
3. 綴:「糸」本義為“絲”,表示用繩子捆綁或連接起來。古代的「綴」寫作「糸」。
4. 瑣:「玄」在古代本義是用來表示晦暗、玄妙之物。在「瑣」中表示瑣碎、繁瑣。古代的「瑣」寫作「玄」。
以下為一個例句:
這項工作非常襲常綴瑣,需要我們耐心細緻地完成。
與“襲常綴瑣”意思相關的組詞包括:“襲擊”、“頻繁”、“瑣碎”等。
與“襲常綴瑣”意思相反的詞為:“簡單”、“輕松”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