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肅純正。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二:“四間林鐘,和展百事,俾肅純恪中也。”
"肅純"是漢語中由"肅"與"純"構成的合成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訓诂、詞義演變三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解析 "肅"在《說文解字》中訓為"持事振敬也",甲骨文字形作人執耒耜耕作狀,引申為恭敬、整饬之意(來源:《漢語大字典》第二版);"純"在《說文·糸部》釋為"絲也",本指未經染色的素絲,後衍生出專一、純粹等抽象含義(來源:《古文字通假字典》)。
二、經典訓诂 《詩經·周頌·維清》"維清緝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維周之祯"句,朱熹《詩集傳》注"肅純"為"嚴整而純粹",形容祭祀禮儀的莊重性與祭祀者心志的專一性(來源:《十三經注疏》)。《禮記·祭統》鄭玄注"肅純"作"肅敬純一",強調禮制活動中内外兼修的精神狀态。
三、現代語義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該詞标注為書面語,釋義包含雙重内涵:①形容儀态莊重、心志純粹,如"肅純之士";②特指禮制器物或儀式的完整性與純粹性,如青銅禮器"形制肅純"(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漢語大詞典》特别指出該詞在明清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士大夫的精神品格(來源:《漢語大詞典》修訂本)。
該詞的語義演變軌迹清晰可見:從具體祭祀場景的禮儀要求,逐步擴展為對人格修養的審美評價,最終沉澱為兼具倫理價值與審美價值的漢語雅詞。
“肅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肅純(拼音:sù chún)指“嚴肅純正”,強調莊重、端正且不含雜質的特質。例如,現代語境中可形容文學作品風格嚴謹且思想純粹(如莫言、餘華等作家的嚴肅文學)。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趙彥衛的《雲麓漫鈔》:“四間林鐘,和展百事,俾肅純恪中也。”,原指禮樂活動中需保持的莊重與純粹态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雲麓漫鈔》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岸獄拜家慶弊憊攙雜超階越次炊事疵釁遁形頓證瓜戍瑰寶含漱劑合喙郊遂祭東緊打慢敲羁事九籥丹機油軍達亢木柯斧寇警糧甖連殳了事癡靈談例如蠻江馬訟沒意思門無雜客明潔明說民意測驗磨形煉性墓次溺惑拗執襻膊肨襖磐牙平成靘壯氣俗全材如泣草芥捎信參回神學世态炎涼守意隤祥溫情脈脈毋違遐疆絃誦仙相小郎君歇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