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郊隧 ”。1.猶郊野。《文選·張衡<西京賦>》:“便旋閭閻,周觀郊遂。” 高步瀛 義疏:“《周禮·地官·序官》‘遂人’注: 鄭司農 曰:‘遂,謂王國百裡之外。’”亦指國都周圍地區。 晉 左思 《吳都賦》:“徒觀其郊隧之内奧,都邑之綱紀,霸王之所根柢,開國之所基趾。”《三國志·魏志·李典傳》:“征戍未息,宜實郊遂之内,以制四方。”
(2).泛指邊遠之地。 明 無名氏 《贈書記·戍譴奚奴》:“把 淮陽 刺史與那奚奴,一移郊遂,一追官誥。”
“郊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郊野與國都周邊
指都城外圍的郊野地區,或更廣義的國都管轄範圍。例如《文選·張衡<西京賦>》中“周觀郊遂”描述都城周邊的景象,而《三國志·魏志·李典傳》提到“郊遂之内”則強調對都城區域的掌控。
邊遠之地的引申
在明代文獻如《贈書記·戍譴奚奴》中,“郊遂”被借代指遠離中心的偏遠地區,如“一移郊遂”暗含貶谪之意。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日常口語中較少出現。需注意語境,避免與“郊區”等現代詞彙混淆。
提示:若需具體文獻例句或更詳細考證,可參考《漢典》及《文選》注疏原文。
《郊遂》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郊野、鄉村地區的景色宜人、寬闊、祥和。
《郊遂》的部首是阝(邑),總共有12個筆畫。
《郊遂》是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郊”指的是城市周圍的鄉村地區,“遂”表示順利、順暢。因此,《郊遂》用來形容鄉村地區宜人、順利的景象。
《郊遂》的繁體字是「郊遂」。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因此《郊遂》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
1. 在城市的高樓大廈之外,郊遂的景色讓人心曠神怡。
2. 我們來到了一個郊遂的度假村,享受着純淨的空氣和甯靜的環境。
郊遂地、郊遂景、郊遂氣息、郊遂鄉
鄉野、田園、宜人
喧嚣、擁擠、城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