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木的意思、亢木的詳細解釋
亢木的解釋
傳說中的一種樹。《山海經·中山經》:“又東三十裡,曰 浮戲 之山,有木焉,葉狀如樗而赤實,名曰亢木,食之不蠱。”
詞語分解
- 亢的解釋 亢 à 高,高傲:高亢。不亢不卑。 極度,非常:亢旱。亢奮。 抗,匹敵:亢禮。亢衡。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卑 筆畫數:; 部首:亠; 筆順編號: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專業解析
"亢木"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通常沒有獨立收錄。根據古籍記載和文字學考據,其含義主要有以下解釋:
-
本義與植物相關(古義):
- "亢"在《說文解字》中解為"人頸也",本義指人的咽喉、頸部,引申為高、極、抵禦等義。
- "木"即樹木、木材。
- 結合來看,"亢木"在古代文獻中(如某些地方志或筆記)偶有出現,指一種高大的樹木。具體樹種因記載模糊難以确指,可能指樹幹高大挺拔的喬木。例如《康熙字典》在"亢"字條目下引《集韻》等,有将"亢"作為"枋"(一種樹名)的異體或通假字的說法,間接關聯到樹木。
-
作為"枋"的異體或通假(文字學角度):
- 在《康熙字典》"亢"字條目下,引《集韻》:"居郎切,音岡。與'岡'同。又《集韻》《韻會》下浪切,音沆。星名。又《集韻》《韻會》《正韻》口浪切,音抗。亢,亦星名。又《集韻》:'丘岡切,音矼。' 同''。'枋'也。" (來源:《康熙字典》)
- 這裡明确指出"亢"有與"枋"同義的情況。"枋"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木可作車",指一種木質堅硬、適合做車轅的樹木(通常認為是檀木或類似硬木)。因此,"亢木"在此意義上等同于"枋木",指一種堅硬的、適合做車轅的木材。
-
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理解(較少見):
- 在極少數文獻或地方性用法中,"亢木"可能被理解為高聳的樹木或生長在幹旱高亢之地的樹木,這主要是從"亢"字"高"、"旱"的引申義推測而來,缺乏普遍詞典依據。
"亢木"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其核心含義源于古籍記載和文字通假:
- 主要可理解為高大的樹木(泛指)。
- 更确切地說,依據《康熙字典》等字書,它常作為"枋"的異體或通假字,指一種木質堅硬、適合制作車轅等器具的特定木材(即枋木)。
參考資料:
- 《說文解字》(漢·許慎):對"亢"(人頸)和"枋"(木可作車)的本義解釋是基礎。]
- 《康熙字典》(清·張玉書等):明确記載了"亢"有與"枋"同義的情況,是解釋"亢木"為"枋木"的關鍵依據。]
- 《集韻》(宋·丁度等):作為《康熙字典》引用的來源之一,提供了音韻和異體字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亢木”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傳說中的樹木,其解釋主要源自《山海經》。以下是詳細解析:
-
基本含義
亢木特指一種神話中的樹木,名稱最早見于《山海經·中山經》。其字面由“亢”(本義為高、極)和“木”(樹木)組成,但作為專有名詞不拆分解釋。
-
文獻出處與特性
根據《山海經·中山經》記載,亢木生長于“浮戲之山”,其形态特征為葉子類似樗樹(臭椿),結紅色果實。食用這種果實可抵禦“蠱毒”(古代指寄生蟲或邪氣引發的疾病)。
-
現代考釋
由于缺乏實物佐證,學界普遍認為亢木屬于神話植物範疇。有學者推測其原型可能是某種具有藥用價值的喬木,如枸杞類植物(因紅果特征),但尚無定論。
注:關于“亢”的單獨釋義(如星宿名、高傲等)及“木”的其他含義(如木材、質樸等)與此專有名詞無直接關聯,此處不作展開。
别人正在浏覽...
八關齋白色花标幹財粟蟲害鉏耒唇亡齒寒翠蛾大司農釣射肥益梗澁骨顫肉驚悍誕浩侈橫翠嘉娛罽幕齎調揪撦九梁朝冠疾威卷鋪蓋克敵客丁刳剖斂瘗曆亂利市理孫遛步龍辀逯逯漭蕩妙操沒齒難忘拿訛猊糖噗嗤塹絕汽車渡船乞鄰青影七青八黃啟塞人造棉傷心蒿目山雞椒深猷遠計設賞逝路骀駝微趣無比武烈五月子遐暢詳覆顯猷諧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