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岸獄的意思、岸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岸獄的解釋

監獄。岸,通“ 犴 ”。語本《詩·小雅·小宛》:“哀我填寡,宜岸宜獄。” 陸德明 釋文:“《韓詩》作犴,音同。雲鄉亭之繫曰犴,朝廷曰獄。” 宋 楊萬裡 《與張嚴州敬夫書》:“某初至,見岸獄充盈,而府庫虛耗自若也。” 清 譚嗣同 《仁學》三七:“是何不幸為婦人,乃為人 申 韓 之,岸獄之!” 柳亞子 《放歌》:“刖刑施無辜,岸獄盈閨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岸獄”為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古代關押犯人的場所,具體可拆解為兩層釋義:

一、字義溯源

“岸”本義為水邊高地(《說文解字》釋“水厓而高者”),因古代監獄多建于地勢較高的區域以隔絕外界,故引申為牢獄的代稱;“獄”則為拘押罪人的專用場所(《釋名》載“獄,确也,言實确人情僞”)。二者連用形成複合詞,見于《詩經·小雅·小宛》“哀我填寡,宜岸宜獄”句,漢代鄭玄注疏明确标注“岸,亦獄也”,可知其特指囚禁犯人的牢房。

二、曆史語境中的功能

據《周禮·秋官》記載,岸獄承擔“禁暴惡,懲奸慝”的職能,主要關押待審重犯。其建築特征為封閉高牆與狹窄囚室,體現先秦時期“明刑弼教”的司法理念。後世文獻如《漢書·刑法志》沿用該詞,但唐代以後逐漸被“牢獄”“監牢”等詞取代,成為曆史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岸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詞義解析

“岸獄”指監獄,其中“岸”是通假字,通“犴”(讀音同“岸”)。該詞源自《詩經·小雅·小宛》:“哀我填寡,宜岸宜獄。”據陸德明《經典釋文》注解,《韓詩》版本中“岸”寫作“犴”,并解釋為:“鄉亭之系曰犴,朝廷曰獄”,即地方鄉亭的監獄稱“犴”,中央朝廷的監獄稱“獄”,合稱則泛指監獄。


二、曆史用例

  1. 宋代文獻:楊萬裡在《與張嚴州敬夫書》中描述“岸獄充盈”,反映當時監獄人滿為患的現象。
  2. 清代文獻:譚嗣同《仁學》用“岸獄”批判封建壓迫,柳亞子《放歌》則以“岸獄盈閨房”暗喻禮教束縛。

三、相關拓展

“岸獄”是古代對監獄的統稱,其詞源和用法體現了漢語通假現象及曆史文化背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注疏及《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暗冥傍照跰跚賓度羅狴圄參總禅師椿芽戳紗單弦兒大萬董率豆渣蓋高給廪廣告顔料光焰萬丈固定資産過渡後擺話題貨人虎崽艱子教禁驕恡積精集校開物克恭克順老來少良平離言辨白羅惹耄思暝濛彌士慕尼黑沐雨栉風蟠蟉迫痛氣臌首逆庶生四絕踏船題辭踢收秃刷徒喚奈何推隕脫漏土司望帝啼鵑微歌聞寵若驚無比店無生理枭色禊寳寫字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