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證的意思、頓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證的解釋

佛教語。猶頓悟。 明 董其昌 《畫禅室隨筆·評舊帖·臨官奴帖真跡》:“抑餘二十年餘時書此帖,茲對真蹟,豁然有會,蓋漸修頓證,非一朝夕。”參見“ 頓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證”是漢語中一個具有佛教哲學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宗教語境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頓”在《說文解字》中解作“下首也”,本義為叩首動作,後引申出“頃刻”“立刻”的副詞義項(參考《漢語大字典》第2版)。《廣韻》注音“都困切”,屬端母字,與“頓悟”等詞存在同源關系。“證”在《爾雅》中釋為“驗也”,《康熙字典》載其通“證”,含驗證、參透之意,在佛教術語中專指對真理的體認(參考《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二、宗教術語 作為佛教概念,“頓證”特指修行者通過頓悟法門直接契入佛果的證悟方式。《佛光大辭典》将其定義為“不曆階次、直超入理的覺悟途徑”,與漸修法門形成對比。天台宗典籍《摩诃止觀》有雲:“圓頓止觀相者,以緣實相故名圓,頓極頓足故名頓”,此處“頓足”即含頓證之義(參考中國佛教協會官網文獻庫)。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哲學讨論或宗教研究領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标注為專業術語,釋義為“佛教指不經曆修行階次而直接證悟真理”。

網絡擴展解釋

“頓證”是一個佛教術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瞬間的領悟達到對真理的透徹理解,與“漸修”相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頓證”由“頓”(突然)和“證”(驗證、覺悟)組成,字面意為突然領悟真相或道理。佛教中特指修行者不經過長期次第修行,而是通過機緣觸發直接覺悟佛法真谛。

二、詳細内涵

  1. 與“漸修”相對:佛教修行分為“漸修”(逐步積累)和“頓證”(瞬間開悟)兩種路徑。例如明代董其昌在《畫禅室隨筆》中提到“漸修頓證”,說明兩者可互補。
  2. 豁然開朗的體驗:強調在特定情境下突然破除迷惑,如禅宗公案中禅師通過棒喝使人頓悟。

三、來源與用法

四、相關概念

例句

“蓋漸修頓證,非一朝夕。”(明·董其昌)

該詞融合了佛教哲學與漢語表達特色,既描述修行方法,也映射人類認知中“量變到質變”的普遍規律。

别人正在浏覽...

悲剝不長心藏弓烹狗草立讒計臣孽闖客吹彈歌舞刺規粗識跌來碰去東邦東序西膠獨懷二視飛鼠風步風衢奉邑憤世氟利昂負芒披葦副相駭服汗溶溶好尚何待兼稱江曲教法攪局接站麂皮箕裘相繼老勿大兩榜進士噜哩噜囌皮室軍千張情窦漸開情意妻室镕金容贳十二衣實福市庸霜飙說媒說事舒顔殊政索喜缇校陁堵吐文五爵無限制賢德夫人諧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