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民衆對某一問題的意見和态度的方法,即為指出社會輿論動向而作的調查統計和說明。《解放日報》1988.9.25:“民意測驗結果表明, 中 日 人民都希望友好相處。”
民意測驗(也稱民意調查、輿論調查)是一種通過科學方法收集和分析公衆對特定社會、政治或經濟問題的态度、意見及行為傾向的社會調查活動。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民意測驗旨在通過抽樣調查、問卷設計等方式,系統性地測量特定人群對某一議題的主觀意向分布,從而推斷整體民意動向,為決策提供依據。其核心是科學性與客觀性,需公開調查方法、樣本量及誤差範圍以增強可信度。
起源于19世紀的選舉預測,現廣泛應用于公共事務(如2025年皮尤研究對教皇的全球民調)。
民意測驗通過科學手段将分散的個體意見轉化為可量化的公共輿論數據,是連接民衆與決策者的重要橋梁。其有效性依賴于方法嚴謹性與樣本代表性,需警惕非科學調查的誤導風險。
《民意測驗》是指對公衆的觀點、态度、喜好等進行系統化的調查和測試,以便了解大衆的意願和需求。通過民意測驗,可以更好地了解公衆對某一問題的看法,為決策者提供參考,幫助他們做出更準确的決策。
《民意測驗》的拆分部首:民(氏)+意(爪)+測(氵)+驗(馬)
《民意測驗》的總筆畫為:24畫
《民意測驗》是中國漢字詞彙,由中國人自主創造和形成。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反映了中國人對民衆意見以及社會調查的重視。
《民意測驗》的繁體字為「民意測驗」。
《民意測驗》的古時漢字寫法可能因曆史變遷而有所不同,但整體上仍然可以通過拆分部首和字義理解其含義。
1. 最近的一次《民意測驗》顯示,大多數市民支持減少交通擁堵的措施。
2. 這份《民意測驗》為政府提供了制定新政策的重要參考。
民意調查、測驗結果、公衆意見、調查問卷
民意調查、民意調研、觀點調查
官方公告、命令執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