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辦事迷。指醉心政事。語出《晉書·傅鹹傳》:“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癡,復為快耳!” 宋 楊萬裡 《冬暖》詩:“暫閑何似長閑好,無事非關了事癡。” 宋 陸遊 《冬日》詩:“幸是原無了事癡,偷閑聊復學兒嬉。” 宋 陸遊 《題直舍壁》詩:“文書那得廢哦詩,羞作羣兒了事癡;付與後人評此老,一丘一壑過 元規 。”
“了事癡”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現多用于文學或批評語境。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由“了事”(處理完事情)和“癡”(愚鈍、沉迷)組成,原指過分沉迷于處理政務的人,後引申為隻追求完成任務卻忽視質量或細節的人。
語義矛盾性
表面看似貶義(“癡”含愚鈍之意),但部分文獻中隱含對勤勉者的調侃,需結合語境理解。
出自《晉書·傅鹹傳》中楊濟與傅鹹的對話:
“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癡,複為快耳!”
意為:政務繁雜難以徹底解決,若有人能處理完,看似愚鈍實則值得稱快。
古代文學
現代批評
可用于形容職場或學習中敷衍應付的态度,例如:
“他交報告總是草草了事,真是個了事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背景或曆史人物,可參考《晉書》或宋代詩詞集。
了事癡(liǎo shì chī)是漢語詞彙中的一個成語,指行事敷衍馬虎,不負責任的人。下面将對了事癡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了事癡拆分為了(亅刂)+ 事(口二)+ 癡(疒知/疒中)。
了:部首亅,總筆畫為2。
事:部首口,總筆畫為5。
癡:部首疒,總筆畫為10。
了事癡的來源比較簡單明了。了指完成、解決,事指事情、事務,癡指愚蠢、遲鈍。三者結合形成了了事癡,意義為行事敷衍馬虎、不負責任。
了事癡的繁體字為了事癡。
以繁體字為例,古時候寫法為瞭事癡。
他是個了事癡,對于重要的工作總是不加控制地敷衍了事。
了事、癡心等。
敷衍了事、馬虎、不負責任。
專心敬業、認真負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