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杖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虎杖》。
“酸杖”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植物别名(主流解釋) 指中藥“虎杖”的别稱,最早見于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虎杖》。虎杖為蓼科植物,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等藥用功效,其莖稈帶有酸味特征,故得名“酸杖”。
成語用法(較少見) 個别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比喻批評或責備别人”,由“酸”(不滿)與“杖”(棍棒)組合引申而來。但該用法未見于權威詞典,可能屬于地方性俗語或誤傳。
建議參考:在中醫藥或植物學語境中,“酸杖”特指虎杖的别名,建議優先采用此釋義;若涉及成語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考證。
酸杖,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一種帶着酸味的棍狀物。它常用于形容*********食物,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引起嘴巴酸澀感覺的東西。
拆分部首:酉(酉字部)、木(木字部)
酸:酉(6畫)+ 幺(1畫)+ 厶(廠字旁,2畫)
杖:木(4畫)+ 丈(5畫)
酸杖的繁體字為「酸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酸的古寫形為「酸」,杖的古寫形為「將」。
1. 這個檸檬吃起來真酸,像是在啃酸杖一樣。
2. 柿子未熟的時候吃起來很酸,就像是嚼着一根酸杖。
組詞示例:酸味、杖形、酸澀、酸溜溜等。
近義詞示例:酸酸的、酸嗮、酸痛等。
反義詞示例:甜、涼爽、清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