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臣的意思、寄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臣的解釋

托身他國之臣。《孔叢子·抗志》:“臣而去國,君不掃其宗廟,則不為之服。寓乎是國,而為國服。吾既無列於 魯 ,而祭在 衞 ,吾何服哉!是寄臣而服所寄之君,則舊君無服,明不二君之義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寄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ì chén,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托身他國之臣
    指因故離開本國後依附于他國,并為他國君主效力的臣子。這一解釋源自《孔叢子·抗志》中的記載,強調“寄臣”需忠于新君,與舊主斷絕君臣關系。例如,原文提到:“是寄臣而服所寄之君,則舊君無服,明不二君之義也。”

  2. 被寄予重任的臣子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被國家或上級委以重任的臣子”,強調承擔政治、軍事等任務的特殊性。這種用法更偏向成語性質,用于形容受信任且責任重大的人。

二、語義延伸

三、使用場景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孔叢子》原文或權威古籍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臣:什麼意思

寄臣是指被寄托在别國任職的臣子,多用于古代國家間的交流和合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寄臣的部首分别是寸(cun)和臣(chen),共計12個筆畫。

來源

《寄臣》這一詞彙源自于古代中國的政治和外交關系活動。

繁體

寄臣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寄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寄臣的漢字寫法并未有特定的變化,仍然是「寄臣」。

例句

1. 在古代,國家之間常常派遣寄臣進行外交使命。

2. 他被任命為寄臣,前往他國擔任官職。

組詞

1. 寄情:将情感寄托于某人或某事物。

2. 寄托:把希望、信任等寄托于他人或某事物。

3. 寓臣:指被以官員身份居住在某個地方。

近義詞

1. 使臣: 指被國家派遣到他國任職的官員。

2. 外臣:指被别國任命或派遣到一個國家居住的外國臣子。

3. 使節: 指被派遣到外國進行外交活動的官員。

反義詞

内臣:指在本國國内擔任職務的官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