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ading group]∶舊時文人組織的讀書會
(2) [press]∶出版書刊的機構,如齊魯書社、嶽麓書社等
(1).古制二十五家立社,把社内人名登錄簿冊,謂之“書社”。亦以指按社登記入冊的人口及其土地。《商君書·賞刑》:“士卒坐陳者,裡有書社。”《左傳·哀公十五年》:“因與 衛 地,自 濟 以西, 禚 、 媚 、 杏 以南,書社五百。” 杜預 注:“二十五家為一社,籍書而緻之。”《呂氏春秋·慎大》:“三日之内,與謀之士封為諸侯,諸大夫賞以書社。”《史記·孔子世家》:“ 昭王 将以書社地七百裡封 孔子 。”
(2).讀書作詩的會社。 宋 蘇轼 《杭州故人信至齊安》詩:“相期結書社,未怕供詩帳。”
(3).書店、出版社亦有以“書社”為名者。如:齊魯書社。
“書社”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曆史時期和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古制以二十五家為一社,将社内人口及土地登記在冊,稱為“書社”。例如《左傳·哀公十五年》記載:“書社五百”,即指五百個戶籍單位(共12,500戶)。
宋代以後,“書社”可指文人結社讀書、作詩的團體。如蘇轼詩中提到的“相期結書社”,即指文人相約共同學習的會社。
現代語境中,“書社”多指出版社或書店,例如“嶽麓書社”“齊魯書社”等。這類機構以出版、銷售書籍為主要職能。
從古代的戶籍單位,到文人交流的團體,再到現代出版機構,“書社”一詞的語義隨時代發展逐漸擴展,體現了文化載體的演變。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文獻例證,可參考《左傳》《史記》等古籍記載。
《書社》是指書籍的銷售機構或書籍交流組織。在書社中,人們可以購買、借閱和交流各種類型的書籍。
《書社》的拆分部首是“聿”和“社”。其中,“聿”是“臼”的古體,表示寫字或書寫;“社”表示組織或團體。
《書社》總共有9畫。
《書社》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當時,在社會各個角落,都會有一些聚集了衆多讀書人的社團或書籍交流的地方,被稱為“書社”。
《書社》的繁體字是「書社」。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書社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有些古籍中将《書社》寫作「書社」,有些則寫作「書坻」或「書祠」等。
1. 我喜歡去附近的書社購買新書。
2. 這個書社舉辦了一次精彩的讀書分享會。
圖書館、書店、書架、讀書、書法、*********、書籍
書店、圖書館、圖書社
缺書、文盲、無學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