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史的意思、公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史的解釋

諸侯掌典禮之官。《儀禮·既夕禮》:“公史自西方東面,命毋哭。” 鄭玄 注:“公史,君之典禮書者。” 賈公彥 疏:“案《周禮》大史小史皆掌禮,則諸侯史亦掌典禮可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公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漢語辭書釋義,該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官方修撰的曆史記載

指由朝廷或官方機構主持編纂的史書,區别于私人撰寫的野史。其核心特征是權威性與正統性,代表官方對曆史事件的記錄與評價。

《漢語大詞典》釋義:

"公史"即"國史",指朝廷編纂的史書。如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載:"公史之書,掌于官府"。


二、古代史官的職務

引申指擔任史官職務的官員,負責記錄君主言行與國家大事。

《辭海》(第七版)釋義:

"公史"為古代史官稱謂,見于《周禮·春官》"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鄭玄注:"志,記也。謂若魯之《春秋》、晉之《乘》……皆公史也"。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語境中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中國古代史學或文獻學的學術著作。如需深入考證,建議參考以下原始文獻:

  1.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章學誠《文史通義·史德篇》(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專業辭書線上版本多需訂閱訪問,此處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來源,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公史”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公史指古代諸侯國中掌管典禮的官員。其中,“公”指公正、公共性質,“史”在此語境中特指記錄典禮的官吏。這一職位主要負責禮儀事務,如《儀禮·既夕禮》中記載:“公史自西方東面,命毋哭。”鄭玄注:“公史,君之典禮書者。”。

二、來源考證

  1. 曆史文獻依據:
    該詞最早見于《儀禮》,并得到漢代學者鄭玄的注解支持。賈公彥在疏中進一步說明,周代的大史、小史均掌禮,諸侯國的“史”官職能與之類似。
  2. 詞義演變:
    部分現代詞典(如、2)引申為“公正的曆史記錄”,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佐證,更常見的仍是其原始官職含義。

三、現代用法

在學術讨論中,偶爾會借用“公史”強調曆史的客觀性,例如社科研究或文化傳承領域,但需注意語境以避免混淆。

四、例句參考

“公史”本義為古代典禮官,現代引申義較少見且需謹慎使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儀禮》及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鍊鉛抱同輩作徧舞标寄不顧柴毂呈報陳情钏臂闖破粗石蹈矩踐墨東華真人多頭貳行廢捐鵩舍改轅易轍高高手格勒工奇故誤還嗣黃蜨奂衍僵局噍咀記傳驚顧來轸樂果練舁鐐鐮瞭望哨賃書掄魁罵架鳴弄磨形鍊性拍網子平淺繞口熱烙上圓社稷生民聖澤省字神妙莫測詩柄適道稅契銀天大地大條脅屯亶娲後頑心無補小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