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時買賣貨物的場所。《漢書·東方朔傳》:“夫 殷 作九市之宮,而諸侯畔。”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 紂 於宮中設九市。”《文選·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列隧分。” 李善 注引《漢宮阙疏》:“ 長安 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東。”《舊唐書·李密傳》:“﹝ 隋 氏﹞又廣召良家,充選宮掖,潛為九市,親駕四驢自比商人,見要逆旅。”
(2).泛指熱鬧的街市。 唐 皮日休 《酒中十詠·酒樓》:“鉤楯跨通衢,喧鬧當九市。”
“九市”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文學語境理解:
古代特定商貿場所
最早見于商周時期,指官方設立的集中交易市場。《漢書·東方朔傳》記載商纣王“作九市之宮”,即在宮廷内設立九處商貿區,這一舉措因擾民而引發諸侯叛亂。漢代長安城延續此制,《西都賦》描述其“九市開場,貨列隧分”,具體布局為道西六市、道東三市,形成專業化商業分區。
文學化的繁華街市代稱
唐代文人将其引申為熱鬧市集的泛稱,如皮日休《酒中十詠》用“喧鬧當九市”形容酒樓所處的繁華街市,此處并非實指九處市場,而是通過曆史典故渲染市井喧嚣的氛圍。
需注意:該詞現代已無實際使用場景,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不同朝代對“九市”的建制記載存在差異,如《舊唐書》批評隋炀帝“潛為九市”實為暗指其奢靡擾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