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恒例的意思、恒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恒例的解釋

常規,慣例。《太平廣記》卷一七八引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 曲江 亭子……進士開讌,常寄其間。既撤饌,則移樂泛舟,都為恆例。”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一人之辭而加曰字例》:“凡問答之辭,必用‘曰’字,紀載之恆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恒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一、基本釋義

“恒例”讀作héng lì,意為長期形成的慣例或常規。由“恒”(持久、不變)和“例”(規矩、規定)組合而成,強調某種行為或規則在時間延續中形成的穩定性。

二、詳細解析

  1. 詞源與結構

    • 恒:表示持久、不變,如“恒心”“恒星”;
    • 例:指規矩、先例,如“慣例”“條例”。
      組合後表示“長期遵循的固定模式”。
  2.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儀式、活動或制度的固定性,例如:

    • 古代科舉進士宴會的流程:“既撤馔,則移樂泛舟,都為恒例”(《太平廣記》引《唐摭言》);
    • 日常規則或傳統習俗,如節日慶祝方式、會議議程等。
  3. 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慣例、常規、常例、定例;
    • 反義詞:特例、變例。

三、權威引用

四、總結

“恒例”強調因長期實踐而形成的穩定性,常見于曆史文獻和制度描述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太平廣記》或《唐摭言》的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恒例

恒例(héng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常規的、一貫的。它由“恒”和“例”兩個部分組成。

部首和筆畫

恒的部首是心字旁,筆畫數為4;例的部首是亻字旁,筆畫數為8。

來源

恒例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二年》中,原本是用來形容禮儀的規範和慣例。後來逐漸演化為指某種重複出現的事情、活動或規矩。

繁體

在繁體字中,恒例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恒例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1. 這是我們公司的恒例活動,每年都會舉行一次。

2. 餐廳裡的恒例菜單非常受顧客的歡迎。

3. 每個節日都有一些恒例的慶祝方式。

組詞

恒星、恒量、恒溫、恒心、恒心不懈

近義詞

規矩、常規、慣例、例程

反義詞

變動、非例、非常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