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rmite] 等翅目的一種像螞蟻的昆蟲,群居,取食木材,對森林、建築、橋梁等為害極大
(1).亦稱“ 白螘 ”。昆蟲名。形似螞蟻,有白翅。群居,吃食木材,是危害枕木、橋梁、房屋、堤防、森林等的大害蟲。 巴 蜀 多此,故又名巴蟻。 南朝 宋 鮑照 《代挽歌》:“埏門隻復閉,白蟻相将來。” 宋 蘇轼 《兩橋》詩之二:“千年誰在者?鐵柱 羅浮 西;獨有石鹽木,白螘不敢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二·白蟻》:“白蟻,即蟻之白者。一名螱,一名飛螘。穴地而居,蠹木而食,因濕營土,大為物害。初生為蟻蝝,至夏遺卵生翼而飛,則變黑色,尋亦隕死。性畏烰炭桐油竹鷄雲。”《新民晚報》1990.4.9:“發現白蟻,一定要向滅蟻組報告。”
(2).駿馬名。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六:“ 周穆王 八駿:赤驥、飛黃、白蟻、華騮、騄耳、騧騟、渠黃、盜驪。”
(3).酒面漂浮的白色泡沫。亦借指酒。 元 房皞 《和楊叔能之字韻》:“白蟻千家酒,黃花九日詩。”
白蟻是一種具有顯著社會性特征的昆蟲,屬于等翅目,其名稱源于體色多為白色或淺黃色。以下是關于白蟻的詳細解釋:
白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社會性昆蟲之一,已存在約2.5億年。它們與螞蟻雖外形相似,但分類地位不同:白蟻屬于半變态昆蟲(發育階段為卵、若蟲、成蟲),而螞蟻屬于全變态昆蟲(經曆卵、幼蟲、蛹、成蟲階段)。
白蟻被稱為“無牙老虎”,危害具有隱蔽性、廣泛性和嚴重性,具體包括:
如需進一步了解防治措施或具體物種,可參考相關專業機構或文獻來源。
白蟻(bái tí),指的是一種小昆蟲,它們以木質物為食,經常會給房屋、建築和農作物帶來嚴重的破壞。
白蟻的拆分部首是蟲,共有14個筆畫。
白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據考證,白蟻最早源自《周禮·農人》一書。在古代文獻中,白蟻被描述為一種害蟲。
白蟻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白蟻」。
古代漢字中,白蟻的寫法有所不同。古時候白蟻的漢字寫作「賁裼」。
1. 農民發現了房屋中的白蟻,立即采取了措施來消除它們。
2. 這座古老的建築被白蟻侵蝕了多年,已經面臨嚴重的威脅。
- 白蟻窩
- 白蟻防治
- 白蟻破壞
白蟻的近義詞包括:白飛蟲、蟻子、白癞蟻。
白蟻的反義詞是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