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慮得過多。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夫人太慮過,小生空妄想,郎才女貌合相仿。”
“慮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考慮得過多”,通常指在決策或行動前因過度思考而産生擔憂。以下為詳細解析:
“慮過”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對古典文本的解讀或特定修辭場合。其核心意義強調思辨與行動的平衡,提醒避免因過度思考而陷入内耗。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西廂記》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慮過是一個動詞,表示考慮或思考某事。當一個人在面臨決策或面對困難時,會慮過自己的選擇或可能的後果。
慮過的拆分部首是虍和言,虍表示虎,言表示說話或語言。它的總筆畫數為10。
慮過這個詞來源于《論語·公冶長》,其中有一句話是“君子慮于未萌,小人慮于已成”,意思是說君子考慮事情還沒有出現的階段,而小人隻顧慮及事情已經發生的階段。
慮過的繁體字是慮過。
慮過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慮過,慮的意思是思考或憂慮,過的意思是已經經曆。
1. 在做出決定之前,我們需要仔細慮過所有的可能性。
2. 我慮過了自己的選擇,但最終還是決定了回家。
3. 老師告訴我要多慮過自己的選項,才能做出正确的決策。
1. 考慮:思考并評估不同的選擇。
2. 考慮周到:非常細緻地考慮了各個方面。
3. 考慮不周:沒有充分地思考或評估。
1. 思考:認真考慮或思索。
2. 考慮:思考并評估不同的選擇。
3. 謀劃:籌劃或計劃某事。
1. 草率:匆忙或粗心地處理事情。
2. 無畏:對風險或困難毫不擔憂。
3. 隨意:沒有仔細思考或考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