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琅玕的别名。《文選·左思<蜀都賦>》:“異類衆夥,于何不育,其中則有青珠、黃環、碧砮、芒消。” 劉逵 注:“青珠出 蜀郡 平澤 。” 張銑 曰:“青珠、黃環,皆寶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青琅玕》﹝釋名﹞:“石闌幹、石珠,青珠。琅玕,象其聲也。可碾為珠,故得珠名。”﹝集解﹞:“青琅玕,生 蜀郡 平澤 ,采無時。 弘景 曰:此《蜀都賦》所稱青珠、黃環者也。”
“青珠”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礦物或寶石類物品,其含義和出處可綜合以下要點說明:
基本定義
青珠是“青琅玕”的别名,屬于一種玉石或礦物,因可加工成珠狀而得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青琅玕“可碾為珠”,故稱青珠。
産地與用途
主要産自蜀郡(今四川一帶)的平澤地區,古代作為藥材或珍寶使用。例如《蜀都賦》将其與黃環、碧砮等并列,歸為蜀地特産寶物。
文獻記載
相關辨析
青珠并非現代意義上的珍珠,而是青色的琅玕石(類似綠松石或孔雀石類礦物),古籍中常與“石珠”“石闌幹”等名稱混用。
青珠是古代對青琅玕的别稱,兼具裝飾與藥用功能,多見于漢晉文獻對蜀地物産的描述。需注意與現代“珍珠”概念區分。
青珠,指的是一種頗受喜愛的寶石,通常呈現出青色或者青綠色。這種寶石常用于制作珠寶首飾,被視為高貴和珍稀的象征。
青珠的部首是玉(王字旁),共有11個筆畫。
青珠作為一種寶石,源于自然界。它通常是在岩石中形成,并經過一系列的礦物化過程才變成寶石。人們會在地下礦藏或者河床中發現這種寶石。
青珠的繁體字為「靑珠」。
在古代,「青珠」則有使用「青築」、「青豬」等不同的寫法。
1. 她佩戴着一顆青珠的項鍊,顯得格外優雅。
2. 這顆青珠發出的光芒璀璨奪目。
青玉、青翠、青綠、珠寶、寶石
翡翠、碧玉
紅寶石、藍寶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