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謹慎小心。《韓非子·說疑》:“此十五人者,為其臣也,皆夙興夜寐,卑身賤體,竦心白意,明刑辟,治官職,以事其君。”
“竦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拼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sǒng xīn,核心含義是謹慎小心,常用于描述對事物的态度或行為上的嚴謹。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韓非子·說疑》:“此十五人者……竦心白意,明刑辟,治官職,以事其君。” 此處“竦心”與“白意”(坦誠心意)并列,強調臣子以敬畏、慎重的态度輔佐君主。
用法特點
擴展解析
從構詞看,“竦”本義為恭敬、肅立,引申為警覺、敬畏;“心”指内在态度。組合後更側重内心的警惕與外在行為的謹慎結合。
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漢語詞彙的演變或具體用例,可參考《韓非子》相關注解或權威詞典。
《竦心》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意指極為激動或心情熱切,常用來形容人們對某件事物或某種情感的強烈感受。
《竦心》的拆分部首為「⺡」,它是屬于水部首的一個字。《竦心》共有12畫。
《竦心》一詞的初次出現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的曹操所著《竦心鬬義》一文,這是一個描寫曹操割鼻子的故事的文章,叙述了曹操内心的激動與沖動。
繁體字中《竦心》的寫法為「踴心」。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不斷演變的。《竦心》一詞的古漢字寫法為「蹌心」,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常用。
1. 我對他的成績十分滿意,感到内心非常竦心。
2. 聽到好友的好消息,我内心竦心地為她感到高興。
1. 竦動:形容人内心激動。
2. 竦然:極為熱切或激發的心情。
3. 竦然起敬:對某人或某事物深感敬意。
1. 怦然心動
2. 熱情洋溢
3. 異常激動
1. 冷靜
2. 淡漠
3. 蔑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