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挂膽的意思、挂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挂膽的解釋

亦作“掛膽”。《三國志·蜀志·姜維傳》“ 魏 将士憤怒,殺 會 及 維 ” 裴松之 注引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維 死時見剖,膽如鬥大。”後因以“挂膽”稱敵将伏誅。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前驅效命,元惡斯殲。既挂膽於西州,方燃臍於東市。” 明 夏完淳 《讨叛降大逆臣檄》:“倘為 于禁 潛歸,定合燃臍掛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挂膽”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挂膽”指敵将被誅殺,常用來形容鏟除勁敵或惡人。該詞源于《三國志·蜀志·姜維傳》的典故:姜維死後被剖腹,其膽大如鬥(“膽如鬥大”),後引申為敵将伏誅的象征。


二、出處與典故

  1. 核心出處
    據《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晉世語》記載,姜維在蜀漢滅亡後試圖複國,失敗後被魏軍所殺。剖腹時發現其膽囊異常碩大,故稱“膽如鬥大”,後以“挂膽”代指誅殺敵将。

  2. 文學引用

    • 南朝陳徐陵在《勸進梁元帝表》中寫道:“既挂膽於西州,方燃臍於東市”,将“挂膽”與董卓被誅後“燃臍”的典故并列,強化其誅殺惡敵的意象。
    • 明代夏完淳的檄文中也使用“燃臍掛膽”來呼籲讨伐叛臣。

三、用法與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挂”“膽”的單獨釋義(如懸挂、膽量等),可參考字詞拆分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挂膽

挂膽是一個常用詞彙,用以形容人們因為某種擔憂或不安而感到不安心、憂慮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挂膽的拆分部首是“扌”和“月”,其中“扌”是手部的意思,“月”則是肉體的意思。根據這兩個部首的組合,我們可以得出挂膽的含義與手和心理狀态有關,即心中有所牽挂或擔憂。

挂膽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挂膽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中。它最早見于《西漢書·左傳》中,用以形容人們處于擔憂狀态的心情。

繁體

挂膽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掛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挂膽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有些古代文獻中出現的寫法為「掛顧」,但該寫法與現代的挂膽在意思上并無明顯差異。

例句

1. 他因為考試而挂膽,整天提心吊膽的。

2. 地震後,人們都挂着膽,生怕發生餘震。

組詞

挂官司、挂念、挂心、挂號、挂代理

近義詞

憂慮、擔憂、焦慮、不安、擔心

反義詞

安心、放心、無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