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慎小心。《韩非子·说疑》:“此十五人者,为其臣也,皆夙兴夜寐,卑身贱体,竦心白意,明刑辟,治官职,以事其君。”
竦心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雅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用法及语源三方面解析:
字义解析
“竦”本义为恭敬、肃立,《说文解字》释为“竦,敬也”,引申为敬畏、警觉的状态;“心”指内心、精神。二字组合后,“竦心”强调内心因敬畏或专注而产生的肃穆感,如《汉书·礼乐志》中“竦心志,肃威仪”即描述仪态庄重的心理状态。
词义解释
现代汉语中,“竦心”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指因严肃对待某事而集中注意力,或对崇高事物心生敬畏。例如《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敬畏之心;专注之志”,体现对精神层面的专注与尊崇。
语源与演变
该词可追溯至先秦文献,早期多与礼仪、祭祀场景关联,如《礼记》中“竦心以承大祭”。唐宋时期,文人将其拓展至修身治学的态度表达,如韩愈诗“竦心待一言,再续千秋业”,凸显对学问的严谨追求。
实际用法示例
“竦心”一词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精神境界的重视,其语义从礼仪规范延伸至治学态度,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历史纵深与人文内涵。
“竦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拼音与基本释义
拼音为sǒng xīn,核心含义是谨慎小心,常用于描述对事物的态度或行为上的严谨。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韩非子·说疑》:“此十五人者……竦心白意,明刑辟,治官职,以事其君。” 此处“竦心”与“白意”(坦诚心意)并列,强调臣子以敬畏、慎重的态度辅佐君主。
用法特点
扩展解析
从构词看,“竦”本义为恭敬、肃立,引申为警觉、敬畏;“心”指内在态度。组合后更侧重内心的警惕与外在行为的谨慎结合。
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演变或具体用例,可参考《韩非子》相关注解或权威词典。
八贵堡寨边际宾荐宾鸟闭肆鼻饮谗柄处疗椿皮辍舂储元宫刀锯之余登坑德器雕除订户东坛发端词凡猥发祥地覆巢毁卵府治桂皮国音黑越越和理秽恶货寳挤挤积俭金花土禁子考信两雄论资排辈美俗蒙求怕死鬼疋马潜涉乞和祈祈入门三索摄敛生虏时装店收养疏忽大意水钵伺觇司吏搜山唐棣铁肠石心无大不大五行并下乡豪象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