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手的意思、到手的詳細解釋
到手的解釋
[in one's hands;possession] 拿到手
眼看就要到手的糧食,白白給洪水沖走了
詳細解釋
指得到,獲得。 宋 葉適 《通宜郎緻仕總幹黃公行狀》:“財物到手,與親友共費,貿丁田供粥糜而已。”《紅樓夢》第九九回:“眼見得白花花的銀子,隻是不能到手。” 吳組缃 《山洪》三二:“同伴們看不起現時自己能有的武器,一心羨慕那還不能到手的新式家夥。”
詞語分解
- 到的解釋 到 à 從别處來:到達。到站。到來。到場。到任。到職。到案。籤到。恰到好處。 往:到群衆中去。 周全,全顧得着:周到。面面俱到。 成功:得到。辦到。 姓。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 手的解釋 手 ǒ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難辦,像荊棘刺手)。着(?)手(開始做,動手)。手不釋卷。 拿着:人手一冊。 親自動手:手稿。手迹。手令。手書(.筆迹;.親筆書信)。 技能、本領:手
專業解析
"到手"是現代漢語中具有動态特征的動詞短語,其核心語義包含兩個維度:
一、基本釋義
該詞由趨向動詞"到"與名詞"手"組合構成(動賓結構),字面指物品抵達手掌範圍,引申為"獲得某物或實現目标"的完成狀态。《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經過努力後取得預期的事物",強調從期待到實現的動态過程,如:"獎金終于到手了"(商務印書館,2016)。
二、語義解析
-
構詞要素
- "到":《說文解字》釋為"至也",表示空間或時間的抵達(中華書局,2004)
- "手":甲骨文象形字,既指人體器官,也隱喻掌控能力,《漢語大字典》指出其可引申為"所有權歸屬"(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
-
語用特征
- 預期性:通常用于描述經過準備或等待後獲得的事物,如:"購房資格到手後立即籤約"
- 瞬時性:區别于"擁有""持有"等持續性狀态,凸顯從無到有的轉折點,該特征在《現代漢語虛詞詞典》中有詳細論述(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三、引證溯源
明代《醒世恒言》已有"銀錢到手非容易"的用例,清代《紅樓夢》第五十六回"東西到手就要翻臉"的表述,均印證該詞在曆時語境中保持"實際獲得"的核心語義(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四、近義辨析
- 與"獲得"差異:強調具體交接過程(如:"證書郵寄到手")
- 與"取得"區别:側重結果而非手段合法性(《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網絡擴展解釋
“到手”是一個漢語動詞,表示某物或某種結果經過努力或等待後最終被獲得。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核心定義:指事物被成功獲取或掌握,強調從“未擁有”到“擁有”的過程。例如:“眼看就要到手的糧食被洪水沖走了”。
- 近義詞:獲得、取得、入手。
- 反義詞:失去、錯失、落空。
2.用法與語境
- 對象範圍:可用于具體物品(如金錢、物品)或抽象事物(如機會、成果)。例如:“白花花的銀子不能到手”(《紅樓夢》引用)。
- 情感色彩:常隱含“來之不易”或“珍惜”的意味。如例句:“他終身奮鬥的目标到手了”。
3.文學與曆史用例
- 古典文獻:
- 宋代葉適《通宜郎緻仕總幹黃公行狀》提到“財物到手”,體現其曆史淵源。
- 《儒林外史》《紅樓夢》中均有使用,說明該詞在明清時期已常見。
4.注意事項
- 常見搭配:多與“即将”“終于”等副詞連用,如“即将到手”“終于到手”。
- 誤用場景:不適用于描述自然發生或無需努力的事物(如“空氣到手”不符合邏輯)。
5.擴展參考
- 英文對應詞:可譯為“obtain”或“in one's hands”。
- 哲學引申:有觀點認為,“到手”不僅指物理獲取,也隱喻人對目标的掌控感(參考造句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捱苦奧勃洛摩夫跋焦剝文避強擊惰不甚齒耄垂死摧滅大風歌誕妄定當敦惷奪卻繁赜飛鳥驚蛇廢渣浮慮拊翼概數鋼崩更涉韓檠花心翦燈江堤堅卓金隧九班計偕決撻秬秠開庭坎子課簿連珠炮臨凡屢見不鮮馬棧之禍棉農秣馬利兵袍服貧化嵰嶺起講稍饩煞有十八娘疏淡太主貪戾天豕題款亭刃唾盂溫被文政遐登仙人鞭喜馬拉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