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孔穎達 疏:“以己二親今且病亡,身在役中,不得侍養,精神昬亂,故視物不察也。”莪,蒿之一種,莖抱根而生,俗稱抱娘蒿。後遂借指對父母的悼念。 唐 白居易 《與從史诏》:“卿亡父早踐班榮,久著聲績,永言褒贈,自葉典常。況卿孝友承家,勤勞事國;念茲忠節,皆禀義方。将慰匪莪之心,宜流自葉之澤。”
匪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源自中國經典詩歌集《詩經·小雅·蓼莪》,字面意思為“不是莪草”。其中,“匪”表示“不是”或“非”,“莪”指一種名為“莪蒿”的草本植物,在古代常被用作比喻父母或恩情。在《蓼莪》詩中,有“匪莪伊蒿”之句,意為“不是莪草而是蒿草”,詩人以此表達對父母的深切思念和自責未能盡孝的情感,引申為忘恩負義或不孝的象征。這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文學、曆史或倫理讨論中,強調孝道的重要性。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如《辭海》的解釋,“匪莪”體現了古人對家庭倫理的重視,其文化内涵源于儒家經典,反映了傳統社會中的道德觀念。來源參考:《詩經》經典文本。
“匪莪”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本義來源
出自《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其中“莪”是一種莖抱根而生的蒿類植物(俗稱“抱娘蒿”),詩句以“匪莪”比喻未能盡孝的遺憾,表達對父母的哀悼之情。
引申含義
後多借指對父母的悼念,尤其在古代文學中,常用來抒發失去雙親的悲痛。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诏書中提到“将慰匪莪之心”,即用此意。
部分辭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不識時務、不知天高地厚”,但此釋義與《詩經》及主流文獻的用法不符,可能是誤傳或混淆其他詞語。
建議結合權威典籍(如《詩經》)理解該詞,避免歧義。如需更多考證,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懊咿白日夢八體北固飙飃并卷閉囚部握赪面蟲子揣測除服春運存照單衾德精颠隳疊互獨鄉粉定根孤伎薄瓜田過天洪災溷屏甲午風雲衿抱筋絲進選局斷菌閣聚生可兒攔櫃掠過霖淫慺慺梅瓜墨士甯附濃郁盤菜貧癃奇特睿識潤朗生識史部詩教視履讨核天統捅漏子銅字頭半天,頭半天兒亡道污壑無倫蟹文心不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