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剞劂的意思、剞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剞劂的解釋

(1).刻镂的刀具。《楚辭·嚴忌<哀時命>》:“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規榘而無所施。” 洪興祖 補注引 應劭 曰:“剞,曲刀;劂,曲鑿。”

(2).泛指斤斧。《文選·左思<魏都賦>》:“剞劂罔掇,匠斲積習。” 李周翰 注:“剞劂,斤斧也。” 宋 司馬光 《謝王道濟惠古詩古石器》詩:“ 工倕 創規摹, 般輸 施剞劂。”

(3).雕琢刻镂。《魏書·藝術傳論》:“ 蔣少遊 以欹劂見知,沒其學思,藝成為下,其近是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劫比他國》:“城東二十餘裡有大伽藍,經製輪奂,工窮剞劂,聖形尊像,務極莊嚴。” 宋 王禹偁 《單州成武縣行宮上梁文》:“圬墁剞劂之人,來自公府;榱桷棟梁之用,出自神州。” 清 趙翼 《大石佛歌》:“想見懸空施斧椎,剞劂功深歲月積。”

(4).雕闆;刻印。 明 周履靖 《<錦箋記>題錄》:“剞劂生涯日,詩書藝業長。刻字的候列位老爺刊同年録。”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典故》:“内廷有奉詔編纂《宮史》一書,不授剞劂。”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一:“ 明 末 海虞毛氏 ,始取《花菴》《尊前》諸前,及 宋 人詞稿,盡付剞劂。”

(5).指雕辭琢句。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三》引 韓子蒼 雲:“如 老杜 言‘新詩改罷自長吟’者,乃知此老用心甚苦,後人不復見其剞劂,但稱其渾厚耳。” 明 楊慎 《升庵詩話·鄰舍詩》:“ 杜工部 《贈朱山人》……渾成不見剞劂,而句句切題。”

(6).奇崛。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四:“ 鶡冠子 者, 楚 人,居山中。其著本 黃 老 ,近刑名家。好論兵,詞旨剞劂而切礉。” 宋 董逌 《廣川書跋·月儀帖》:“其書剞劂,逕出法度,有可貴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剞劂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語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本義:雕刻刀具

指古代用于镂刻金石或木竹的曲刀,屬工匠工具。《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刻镂的刀具”。此義可追溯至《楚辭·嚴忌〈哀時命〉》:“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規矩而無所施”,王逸注:“剞劂,刻镂刀也”。


二、引申義:雕版印刷

因雕版需以刀刻字,唐宋後“剞劂”引申指書籍刊刻。如明代毛晉《題〈東坡書金剛經〉》雲:“此卷……不啻寶玉大弓,宜亟付剞劂以傳”,此處即指付梓印刷。


三、比喻義:雕辭琢句

進一步抽象化為對詩文字句的精雕細琢。清代龔自珍《歌筵有乞書扇者》詩曰:“我替尊前深惋惜,文人珠玉女兒喉——天教僞體領風花,一代人材有剞劂”,以“剞劂”喻語言錘煉之功。


■典源與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剞劂,刻镂用的曲刀。”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剞劂,雕刻用的曲刀。引申指雕闆印書。”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雙重釋義,強調其工具屬性及雕版義。
  4. 《楚辭》王逸注為現存最早文獻佐證(參見中華書局點校本)。

▼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屬書面語,今多用于學術、文學語境,或作為“雕版”雅稱(如“付之剞劂”)。讀音為jī jué(ㄐㄧ ㄐㄩㄝˊ),需注意“劂”字不讀“厥”(jué)。

參見:

中國辭書數據庫(www.chinacidian.org)《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商務印書館《辭源》線上檢索系統(需訂閱訪問)。

網絡擴展解釋

“剞劂”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原指雕刻工具,即“曲刀”和“曲鑿”。如《楚辭·嚴忌〈哀時命〉》中“握剞劂而不用兮”即描述工匠持雕刻工具卻不使用的場景。

引申含義

  1. 雕刻行為:代指雕版印刷或刻書,如“剞劂成書”指書籍雕版完成。
  2. 文辭修飾:引申為對文章詞句的精雕細琢,如“雕辭剞劂”形容刻意修飾文字。
  3. 奇崛風格:少數語境中形容事物形态或文風奇特峻峭。

現代使用
該詞現多用于學術、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日常口語中較少見。例如描述傳統雕刻工藝或古籍印刷時可能涉及。

(注:因搜索結果權威性标注為“極低”,建議通過《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進一步驗證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阿侬佳百分之百薄晩才望高雅曹雪芹當紅膽裂對語多寶塔碑佛日敷遺改絃轍官輕勢微國防過患含樞紐阖座绛紗幔湔洗絞架街頭巷底盡凈絹子絶類離群開士埳室理節镂塵輪匠蠻觸馬蹄鐵麼蟲蒙學摹索木皮散人嗫唲砰湃偏施剽俗撲梭梭倩浰切勿泅渡鋭兵閏秋沈雲事大史李十鼠同穴十字街束燎隨例騰揚挑揥銅爵樓偷風拖青纡紫維揚帷座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