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剞劂的意思、剞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剞劂的解釋

(1).刻镂的刀具。《楚辭·嚴忌<哀時命>》:“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規榘而無所施。” 洪興祖 補注引 應劭 曰:“剞,曲刀;劂,曲鑿。”

(2).泛指斤斧。《文選·左思<魏都賦>》:“剞劂罔掇,匠斲積習。” 李周翰 注:“剞劂,斤斧也。” 宋 司馬光 《謝王道濟惠古詩古石器》詩:“ 工倕 創規摹, 般輸 施剞劂。”

(3).雕琢刻镂。《魏書·藝術傳論》:“ 蔣少遊 以欹劂見知,沒其學思,藝成為下,其近是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劫比他國》:“城東二十餘裡有大伽藍,經製輪奂,工窮剞劂,聖形尊像,務極莊嚴。” 宋 王禹偁 《單州成武縣行宮上梁文》:“圬墁剞劂之人,來自公府;榱桷棟梁之用,出自神州。” 清 趙翼 《大石佛歌》:“想見懸空施斧椎,剞劂功深歲月積。”

(4).雕闆;刻印。 明 周履靖 《<錦箋記>題錄》:“剞劂生涯日,詩書藝業長。刻字的候列位老爺刊同年録。”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典故》:“内廷有奉詔編纂《宮史》一書,不授剞劂。”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一:“ 明 末 海虞毛氏 ,始取《花菴》《尊前》諸前,及 宋 人詞稿,盡付剞劂。”

(5).指雕辭琢句。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三》引 韓子蒼 雲:“如 老杜 言‘新詩改罷自長吟’者,乃知此老用心甚苦,後人不復見其剞劂,但稱其渾厚耳。” 明 楊慎 《升庵詩話·鄰舍詩》:“ 杜工部 《贈朱山人》……渾成不見剞劂,而句句切題。”

(6).奇崛。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四:“ 鶡冠子 者, 楚 人,居山中。其著本 黃 老 ,近刑名家。好論兵,詞旨剞劂而切礉。” 宋 董逌 《廣川書跋·月儀帖》:“其書剞劂,逕出法度,有可貴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剞劂”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原指雕刻工具,即“曲刀”和“曲鑿”。如《楚辭·嚴忌〈哀時命〉》中“握剞劂而不用兮”即描述工匠持雕刻工具卻不使用的場景。

引申含義

  1. 雕刻行為:代指雕版印刷或刻書,如“剞劂成書”指書籍雕版完成。
  2. 文辭修飾:引申為對文章詞句的精雕細琢,如“雕辭剞劂”形容刻意修飾文字。
  3. 奇崛風格:少數語境中形容事物形态或文風奇特峻峭。

現代使用
該詞現多用于學術、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日常口語中較少見。例如描述傳統雕刻工藝或古籍印刷時可能涉及。

(注:因搜索結果權威性标注為“極低”,建議通過《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進一步驗證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剞劂》的意思

《剞劂》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削刮、刻剪。

拆分部首和筆畫

《剞劂》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刂”(刀刃部),右邊是“屰”(犬字旁)。根據字典查詢,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來源

《剞劂》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使用。剞字原指用利器刮取木材或其他材料的表面,劂字則表示用利刃雕刻或剪切細微的東西。這兩個字合并後,表示了削刮和刻剪的意思。

繁體

《剞劂》的繁體字是「剞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剞劂》在古代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并無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用小刀仔細地将木塊剞劂成了一隻精緻的木雕。

2. 他的刻字刀法精湛,每一刀都能剞劂出生動的圖案。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剞刺、剞劈、剞切、剞痕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刮削、雕刻、削減等。

反義詞

反義詞可能沒有一個确定的詞語來與《剞劂》對立,因為它的意思較為特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