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宓子賤 。《呂氏春秋·具備》:“ 宓子 使臣書,而時掣搖臣之肘,書惡而有甚怒,吏皆笑 宓子 ,此臣所以辭而去也。” 唐 高適 《登子賤琴堂賦詩》之一:“ 宓子 昔為政,鳴琴登此臺。琴和人亦閑,千載稱其才。” 明 何景明 《送葛時秀任東明》詩:“ 東明 花滿縣,令宰即神仙。 宓子 今為政, 河陽 復壯年。”參見“ 宓子賤 ”。
“宓子”是古代對春秋時期魯國賢臣宓子賤的尊稱,其詞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基本釋義
宓子讀作fú zǐ(非“mì zǐ”),即宓子賤,名不齊,字子賤,是孔子的弟子。他以德政治理著稱,尤其在擔任單父縣(今山東單縣)宰時推行“鳴琴而治”,主張寬松仁政。
曆史典故
據《呂氏春秋》記載,宓子賤曾通過巧妙的方法向魯君谏言,以“掣肘”的比喻強調為政需信任下屬、減少幹預。唐代詩人高適也在詩作中贊頌其才能:“宓子昔為政,鳴琴登此台”。
延伸文化意義
“宓子”一詞常被後世用作稱頌地方官賢能的典故,如明代何景明詩雲“宓子今為政,河陽複壯年”。其治理理念體現了儒家“以民為本”的思想。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宓子賤的詳細事迹,可參考《呂氏春秋》《論語》等古籍或相關曆史文獻。
宓子這個詞意思是指王宮或皇帝的後宮。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宀(寶蓋)部,右邊是必(宀)部,共有8筆。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九宮八卦圖,宓子是八位衆宮室中的一位。
在繁體字中,宓子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宓子與今天的寫法相同。
以下是宓子的一個例句:“皇帝的後宮中住着許多宮女和嫔妃。”
與宓子相關的組詞有:後宮、宮女、嫔妃。
宓子的近義詞可以是後宮。
宓子的反義詞可能是宮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