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猿的意思、斷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猿的解釋

孤獨悲啼之猿。 唐太宗 《遼東山夜臨秋》詩:“連山驚鳥亂,隔岫斷猿吟。” 唐 孟郊 《車遙遙》詩:“旅雁忽叫月,斷猿寒啼秋。” 唐 溫庭筠 《上令狐相公啟》:“叫非獨鶴,欲近 商陵 ;嘯類斷猿,況隣 巴峽 。” 明 高啟 《送賈麟歸江上》詩:“别淚紛紛逐斷猿,貧交無贈隻多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斷猿"是漢語古典文學中的典故詞彙,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詞義 指孤獨悲啼的猿猴,常用來比喻深切的哀傷與思念。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文,如唐太宗《遼東山夜臨秋》中"隔岫斷猿吟",孟郊《車遙遙》中"斷猿寒啼秋"等。

二、典故溯源 主要來源有二:

  1. 《世說新語》記載桓溫伐蜀時,母猿因幼崽被擄而哀嚎腸斷的故事,成為悲怆意象的源頭;
  2. 猿類孤鳴的生态特性,其凄厲叫聲常被詩人捕捉為情感載體,如溫庭筠"嘯類斷猿"的描寫。

三、文學應用特征 • 多用于表達離愁别緒,如高啟《送賈麟歸江上》"别淚紛紛逐斷猿" • 常與雁鳴、鶴唳等意象并置,強化孤寂氛圍 • 既可指物理空間的隔絕(如"隔岫斷猿"),也可喻精神層面的孤苦

四、情感維度 承載着三重情感投射:

  1. 遊子思鄉的羁旅之愁
  2. 親友離别的斷腸之痛
  3. 仕途失意的孤憤之情

該詞在近體詩中尤具表現力,通過猿鳴的斷續感,将無形愁緒轉化為可感知的聽覺意象。現代多用于解析古典文學作品中的情感表達手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猿》一詞意為猿猴斷絕聲音,也可以引申為聲音戛然而止、音樂中間停頓的意思。這個詞拆分的部首是“斷”和“猿”,其中“斷”的部首是“斷”本身,“猿”的部首是“犬”。根據筆畫計算,兩個字一共有13畫。《斷猿》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山海經》中的記載,描述了北方有座山,猿猴在此鳴叫,聲音如金石之音,但突然中斷,使人們感到十分神秘和有趣。根據這個意象,後來演變為表示中間斷絕、停頓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斷猿》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古時候,《斷猿》一詞可以用不同的漢字寫出。比如,“斷”可以寫作“斷”,“猿”可以寫作“猨”。不同的寫法在不同時期和地區流行,但現代普遍使用的是簡化字。 例句:他彈奏鋼琴時,音符像《斷猿》一般婉轉動人。 與《斷猿》相關的組詞包括:斷絕、斷斷續續、猿鳴、猿啼。 與《斷猿》近義詞有:戛然而止、終止、停頓。 與《斷猿》反義詞有:連綿不斷、持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