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誦谏的意思、誦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誦谏的解釋

(1).誦讀前代箴谏之語。《國語·晉語六》:“吾聞古之言王者,政德既成,又聽於民,於是乎,使工誦諫於朝。” 韋昭 注:“誦,誦讀前世箴諫之語。”

(2).諷谏。 唐 白行簡 《振木铎賦》:“響不聞空,能同诽謗之木;聽猶在耳,将陳誦諫之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誦谏是古代漢語中一種特殊的勸谏形式,指通過誦讀詩文或典故的方式委婉表達規勸之意。其核心含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詞義構成 "誦"指有節奏的誦讀、陳述,《說文解字》釋為"諷也",強調通過特定韻律傳遞信息;"谏"則為規勸、匡正之義。《周禮·地官·保氏》将"五谏"列為正式勸谏制度,其中"諷谏"即包含誦谏的形式特征。

二、實施方式 誦谏區别于直谏的鋒芒,采用"依違不直谏"(《周禮注疏》)的表達策略。典型案例如《詩經·大雅》中的諷喻詩,通過吟誦曆史典故間接批評時政。這種方式既符合禮制要求,又能降低勸谏風險,常見于周代至漢代的宮廷議政場景。

三、文化功能 作為禮樂制度的組成部分,誦谏承載着"主文而谲谏"(《毛詩序》)的儒家政治理想。其本質是運用文學載體實現倫理教化,在《文心雕龍·諧隱》中被歸為"谲辭飾說"的修辭體系,對後世"以詩言志"的文人傳統産生深遠影響。

主要來源參考:

  1.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第七版)
  3. 文心雕龍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誦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其用法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義

誦谏(sòng jiàn)指通過誦讀或諷喻的方式向上級或他人提出規勸。該詞由“誦”(誦讀、陳述)和“谏”(勸谏)組合而成,強調以特定的語言形式表達忠告。


二、詳細解釋

  1. 誦讀前代箴谏之語
    源自《國語·晉語六》記載,古代君王在政德穩定後,會命樂工在朝堂上誦讀前代箴谏之言,以此聽取民意、修正政令。例如:“使工誦谏於朝”()。這種方式通過引用曆史教訓進行勸誡,具有儀式性和權威性。

  2. 諷谏
    指以含蓄或比喻的方式間接勸谏。唐代白行簡在《振木铎賦》中寫道:“将陳誦谏之詩”,即通過詩歌等形式委婉表達意見()。這種方式常見于古代文學,如《詩經》中的諷喻詩。


三、用法與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國語》及唐代相關賦文()。

别人正在浏覽...

案甲休兵安平按語八落棒打鴛鴦半途而廢避迹藏時波波渌渌參互常産唱議超類絕倫茬子逞頑殚盡丹荔攧脣簸嘴恩遇肥張風管封筒負性甘旨國司空海市蜃樓寒屋虎頭蛇尾較名假招子雞毛蒜皮金戚矜釋錦衣巨夫課職口兵連車留取丹心照汗青籠愡輪藏漉網面議虐世僻亂平瞻彊彊恰貼齊賬群言堂趍趍人傑地靈山猺審刑院神怿氣愉署記天縡銅葉韡韡文化生活出版社宵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