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诵谏的意思、诵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诵谏的解释

(1).诵读前代箴谏之语。《国语·晋语六》:“吾闻古之言王者,政德既成,又听於民,於是乎,使工诵諫於朝。” 韦昭 注:“诵,诵读前世箴諫之语。”

(2).讽谏。 唐 白行简 《振木铎赋》:“响不闻空,能同诽谤之木;听犹在耳,将陈诵諫之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诵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其用法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义

诵谏(sòng jiàn)指通过诵读或讽喻的方式向上级或他人提出规劝。该词由“诵”(诵读、陈述)和“谏”(劝谏)组合而成,强调以特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忠告。


二、详细解释

  1. 诵读前代箴谏之语
    源自《国语·晋语六》记载,古代君王在政德稳定后,会命乐工在朝堂上诵读前代箴谏之言,以此听取民意、修正政令。例如:“使工诵谏於朝”()。这种方式通过引用历史教训进行劝诫,具有仪式性和权威性。

  2. 讽谏
    指以含蓄或比喻的方式间接劝谏。唐代白行简在《振木铎赋》中写道:“将陈诵谏之诗”,即通过诗歌等形式委婉表达意见()。这种方式常见于古代文学,如《诗经》中的讽喻诗。


三、用法与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国语》及唐代相关赋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诵谏

《诵谏》是一个多义词,它可以指代以下几个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诵谏》一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第一个字是“诵”,它的部首是言,总笔画数为7;第二个字是“谏”,它的部首是讠,总笔画数为7。

来源

《诵谏》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常用来指代朝廷官员奏疏陈述忠言的行为。这个词可以理解为朝廷中高官对皇帝提出忠告、规劝和反对,以起到陈述真实情况、稳定社会局势的作用。

繁体

《诵谏》一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分别为「誦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诵谏这个词的一种常见写法是效仿六朝隶书风格,用草体书法书写。这种写法注重书写流利、书法形势变化多样。

例句

1. 朝廷官员积极诵谏,为国家的未来提出宝贵建议。

2. 忠诚的臣子不畏强权,毅然诵谏,为君主的决策出谋划策。

组词

1. 诵读 2. 谏诤 3. 忠诚 4. 奏疏 5. 规劝

近义词

1. 忠言逆耳 2. 进谏

反义词

1. 迎合 2. 唯唯诺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