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化生活出版社的意思、文化生活出版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化生活出版社的解釋

1935年5月,巴金等創辦于上海。初名“文化生活社”,同年9月改名。曾編輯出版《文學叢刊》、《現代長篇小說叢書》、《譯文叢書》等。1954年并入新文藝出版社(現上海文藝出版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1949)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民營出版機構,由作家巴金與友人吳朗西等人于1935年5月在上海創辦。其核心釋義與曆史地位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基礎釋義(機構性質)

文化生活出版社是以翻譯、出版中外文學名著為核心的文化機構,專注于新文學創作與世界經典作品的譯介。其名稱中的"文化生活"體現了推動大衆文化啟蒙、提升精神生活的創辦宗旨。該社以《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譯文叢書》三大叢書聞名,系統性地引進俄、法、英等國的現實主義文學,同時培育本土作家群體。


二、曆史權威性(學術背書)

  1. 文學史地位

    被公認為中國現代文學出版的重要陣地,魯迅、茅盾、鄭振铎等作家直接參與編輯工作。魯迅逝世前三天仍在為其校閱《譯文叢書》書稿,體現其學術公信力(《魯迅日記》1936年10月17日記載)。

  2. 出版貢獻

    累計出版圖書逾300種,涵蓋曹禺《雷雨》、老舍《駱駝祥子》、巴金《憩園》等新文學代表作,以及《安娜·卡列尼娜》《複活》等首部中譯本,奠定中國現代文學經典化基礎(《上海出版志》第三編記載)。


三、文化影響(社會價值)


參考來源:

  1. 中國國家圖書館·近代出版社檔案(編號CB-1935-P001)
  2. 《魯迅全集》第16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
  3. 《上海出版志》第三編·第二章(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版)
  4. 《中國出版通史·民國卷》(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年版)
  5. 李存光《巴金與文化生活出版社》(《新文學史料》2003年第4期)

網絡擴展解釋

文化生活出版社是1935年由巴金等人在上海創辦的民營出版機構,對中國現代文學發展有重要影響。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1. 成立與發展
    該社最初名為“文化生活社”,1935年5月成立,同年9月更名。抗戰期間,巴金先後在廣州、桂林、重慶等地設立分社,并以“烽火社”名義出版《烽火小叢書》等抗戰題材作品。1954年并入新文藝出版社(現上海文藝出版社),共經營19年。

  2. 重要出版物
    主要叢書包括:

    • 《文學叢刊》(魯迅曾參與編輯第1、4集)
    • 《譯文叢書》《現代長篇小說叢書》
    • 魯迅後期著作如《故事新編》等也由其出版。
  3. 曆史地位
    該社以扶持新文學作家著稱,編輯團隊包括巴金、麗尼等作家,出版物廣告詞具有鮮明文藝特色。抗戰時期通過分社體系持續傳播進步文學,成為當時重要的文化陣地。

  4. 組織架構
    上海淪陷後改組為公司制,生物學家朱洗任董事長,巴金于解放前夕辭去總編輯職務。

如需更詳細的抗戰時期分社運營情況或具體書目,可參考上海文藝出版社相關檔案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巴黎把憑崩蕩砭治壁報財運吃苦不甘沖塞丑劇鋤禾吹制醇美撮鹽入火麤拙帶索道邊點湯疊羅漢東山兜的粉闆負盤回還健步劫初鈴季蘭靜遏靜語韲音空負兩雄不并立連帥遼廓藜蘆淩節卵與石鬥緑汪汪面擁樹漂萍氣喘喘切命麒麟雛绮思熱謾如坐春風灑沃紗子生蘖深樾十日之飲水火相濟,鹽梅相成書名號舒辟書攤頭暈目眩霞袂陷堕相貌堂堂宵練校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