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錄。《舊唐書·食貨志下》:“市牙各給印紙,人有買賣,隨自署記,翌日合算之。”
“署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可分為兩類解釋,具體如下:
籤字負責
指在文件上籤署姓名或職務,表示對該文件的認可和承擔責任。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公文或契約場景,例如官員在文書上簽名确認。
結構解析:
記錄、登記
另一含義為“記錄”,多見于曆史文獻。例如《舊唐書·食貨志》中提到:“市牙各給印紙,人有買賣,隨自署記,翌日合算之”,即指交易時需登記信息以便核對。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舊唐書》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署記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在文書、信函、畫作等上面署名、記載自己的姓名或者籤字。署記也表示在公文、文件上記錄、登記事項的意思。
署字由12個筆畫組成,拆分部首為⺮和⼲。
署字的來源較為複雜,一種說法是它由象形字“者”演變而來,另一種說法是它由古代祭祀時神職人員所用的印鑒樣式衍生而來。
在繁體字中,署字的寫法為「著」。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署字有多種變體。例如,秦篆寫為「輈」,隸書寫為「軀」。
1. 他在信末署記了自己的名字。
2. 這幅畫的右下角署記了畫家的名字和年份。
署名、署款、署章、署信
籤字、署字、簽名、籤訂
匿名、不署名、不記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