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廢的意思、半途而廢的詳細解釋
半途而廢的解釋
[do sth.by halves;leave off sth.halfway;give up halfway]∶廢:停止。半路上停下來。比喻工作沒做完就停止了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禮記·中庸》
陛下持之不堅,半途而罷,傷威損費,為弊必深。——韓愈《論淮西事宜狀》
詳細解釋
見“ 半塗而廢 ”。
詞語分解
- 半途的解釋 一半路途;半道;半中間半途而廢詳細解釋見“ 半塗 ”。
- 廢的解釋 廢 (廢) è 停止,不再使用:廢弛(應該施行而不施行)。廢除。廢黜(罷免,革除)。廢帝(被廢黜的皇帝)。廢棄。廢止。廢置。因噎廢食。 沒有用的,失去效用的:廢話。廢品。廢墟(受到破壞之後變成荒蕪的地
網絡擴展解釋
“半途而廢”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做事沒有堅持到底,中途放棄。以下是詳細解釋:
1.字面含義
- “半途”:指走到一半的路程,比喻事情進行到中途。
- “廢”**:停止、廢棄**。合起來即“走到中途就放棄”,比喻做事不能堅持到底。
2.出處與典故
這一成語源自《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原意是批評那些不能堅持正道的人。後來被廣泛用于形容做事缺乏恒心。
3.用法與語境
- 批評性用語:多用于指出他人或自己因懈怠、困難而放棄目标的行為。
例:“學習外語若半途而廢,最終隻會前功盡棄。”
- 激勵勸誡:提醒他人要堅持不懈。
例:“既然開始了,就别半途而廢!”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有始無終、淺嘗辄止、功虧一篑。
- 反義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善始善終。
5.現實意義
該成語強調堅持的重要性,適用于學習、工作、個人目标等場景。例如:健身計劃中途放棄、項目執行到一半擱置等,均可用“半途而廢”形容。
這一成語以簡潔的四個字,生動揭示了人性中常見的弱點,同時傳遞了中華文化對“毅力”和“恒心”的推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半途而廢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在做事情時中途放棄或停止。它由三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半(bàn):意為一半,是一個聲符旁加上一個上半部的人字旁。
- 途(tú):意為道路,是由辶和餘部組成的。
- 而(ér):表示連詞,是由耳和而部組成的。
《半途而廢》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文獻。在《莊子·人間世》一書中,記述了一個寓言故事,講述了一隻船在中途遇到一些困難而放棄繼續航行的情況。這個故事成為了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情時中途放棄的典故,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半途而廢》。
關于繁體字的寫法,半途而廢的繁體字為「半途而廢」。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半途而廢是沒有固定的規定寫法的,根據不同的手寫風格和書法家的習慣,字形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半途而廢》這個成語的例句:
1. 他原本在學習中文,但因為缺乏耐心,最終半途而廢了。
2. 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下去,不要因為困難而半途而廢。
與半途而廢相關的組詞包括:堅持不懈、毅力、努力等。這些詞語都強調了在做事情時要堅持不放棄的品質。
半途而廢的反義詞可以是:堅持到底、始終如一、持之以恒等。這些詞語則強調了在做事情時要始終堅持下去的态度。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