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錦衣的意思、錦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錦衣的解釋

(1).精美華麗的衣服。舊指顯貴者的服裝。《詩·秦風·終南》:“君子至止,錦衣狐裘。” 毛 傳:“錦衣,采色也。” 孔穎達 疏:“錦者,雜采為文,故雲采衣也。” 唐 李白 《越中覽古》詩:“ 越王 句踐 破 吳 歸,義士還家盡錦衣。”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行儀衛》:“象七頭,各以文錦被其身……錦衣人跨其頸。”

(2).指禁衛軍士卒。《前漢書平話》卷上:“黃羅旗蓋下,見三千個錦衣簇擁,二百員戰将遮護。”

(3).指錦衣衛。亦指錦衣衛的官員。 明 馮夢龍 《智囊補·察智·周新異政》:“公在 浙 多異政,時錦衣紀綱擅寵,使千戶往 浙 輯事,作威受賂, 新 捕治之。” 清 餘懷 《闆橋雜記·轶事》:“ 定生 大為錦衣 馮可宗 所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會獄》:“聽説要拿廵按 黃澍 、督撫 袁繼鹹 、大錦衣 張薇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錦衣”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1. 華美服飾的象征

    • 核心釋義:指精美華麗、帶有彩色紋飾的服裝,特指古代顯貴階層的服飾。
    • 文獻溯源:最早見于《詩經·秦風·終南》的“君子至止,錦衣狐裘”,毛傳注解“錦衣”為“采色也”,即色彩華美的衣物。
    • 文學例證:李白《越中覽古》中“義士還家盡錦衣”,以錦衣凸顯功成後的顯赫。
  2. 禁衛軍的代稱

    • 曆史背景:漢代至宋元時期,“錦衣”可代指宮廷禁衛軍。如《前漢書平話》描述“三千個錦衣簇擁”,即指護衛皇帝的禁軍士卒。
    • 職能關聯:這類禁軍因身着華貴制服得名,兼具儀仗與護衛功能,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錦衣人跨其頸”描述象背上的禁軍。
  3. 明代錦衣衛的專稱

    • 機構職能:明代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其官員簡稱“錦衣”。如馮夢龍《智囊補》提及“錦衣紀綱擅寵”,反映錦衣衛官員的權勢。
    • 社會影響: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中“錦衣馮可宗”等記載,體現該詞在明清文學中的特殊政治含義。

該詞從服飾象征逐漸擴展至禁軍、特務機構代稱,兼具文化審美與曆史政治雙重内涵。需注意語境差異,如唐代詩文多指華服,明代文獻則常關聯特務職能。

網絡擴展解釋二

《錦衣》的意思

《錦衣》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由錦繡所制成的衣服,形容華麗、絢麗。

拆分部首和筆畫

《錦衣》的部首是金(jīn),由3個筆畫組成。

來源

《錦衣》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服飾文化。在古代,錦衣是帝王、貴族和重要官員們的特權,一般人不得穿着。錦繡是一種華麗而昂貴的織物,代表着財富和地位。因此,錦衣這個詞彙也逐漸演變成形容官員的特權和尊貴。

繁體

《錦衣》的繁體字為「錦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錦衣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以清代為例,字形為「钅」(金的右邊)、「巾」和「衤」相結合。

例句

1. 他身穿一襲錦衣,顯得十分莊重而華麗。

2. 皇帝下令給功勳卓著的将領賜予錦衣,以示尊崇。

組詞

錦繡、錦緞、錦屏、錦囊、錦簇。

近義詞

錦繡、華麗、絢麗。

反義詞

樸素、簡陋、粗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